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案例 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案例 教科版

ID:1077864

大小:75.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案例教科版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便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首先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的想法。“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壤?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变成什么样了?”学生常看到降雨,但是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地形。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回忆,启发学生联系平常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可能会想到雨水会冲走土壤,使土壤流失,混有泥沙的水在蒸发后,里面的泥沙会留下来。接着指导学生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在通过实验认识了“雨水”和“径流”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后,教材展示了自然界中土地被侵蚀的真实情况。目的是把实验中的现象和自然界中的相同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侵蚀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了新的地形地貌,并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斜坡上留下了许多细沟,这些细沟是雨水漫过地表汇集在一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许多切沟又形成下面的一条水平的大冲沟。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很多,教材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有无植物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呢?教材启发学生思考,也是对设计过程、方法和步骤的指导。提示了学生实验方案中应包含的内容以及思考的顺序。然后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方案,并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在实验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自然界中其他因素对土地的侵蚀。四、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饮料瓶,扎孔的瓶盖、水等。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1、谈话交流对土壤的认识。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土壤?生1:爬山的时候在山上见到过土壤。生2:草的下面就是土壤。生3:在种菜的田地里。生4:在任何有植物的地方都有土壤。师:这么说土壤跟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吧!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2、讨论下雨对土地的影响。师:我们的地球表面有各种地形,它们高低起伏,各不相同,但在这些地形之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土壤。这个土壤覆盖在土地上,这就是平时所熟悉的土地。下面是一种我们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雨。下雨时候雨点就会洒落在土地之上,那么,土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示课件)生1:土地变得很潮湿。师:这是你想到的。生2:雨水经过土地时,环境、空气也变得很潮湿,很闷。生3:走在土地上感到很泥泞。生4:土地的土壤会不会变成粘土。师:有自己的一种猜测了。生:如果是在地形比较突出来的地方,如果雨下得很大,泥土可能会一下子冲下来,发生泥土流。师:那么土地下雨时候,土地是否发生跟我们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科学问题。(二)、模拟“下雨”的实验,探究侵蚀现象。那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模拟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师: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有这样的一份。上面拌着一块这样的泥土。你们说,这样可以模拟什么呢?生:可以模拟山坡上的土地,山坡上的土地是凹凸不平的。师:盒子的旁边还放着一个水槽,水槽里面装着一些水,我们今天可以用这些水模拟什么呢?生:把它泼到土壤上,就像下雨一样。2、讨论实验材料及实验要求。师:泼过去就像下雨一样,是吧?那么,我们做这个实验前首先来看一看:我们现在这块土地,以及我们这些将要泼散(课件)去充当雨水这个水是怎么样,而且我们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观察到这些特点要详细地记录下来,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张科学记录单是这样的。(课件)下雨之前,土地和雨水分别是怎么样的,完成记录单的前半部分,老师在这个上面有背景蓝颜色的这个空格。学生拿出记录单。3、学生观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1)实验前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汇报。 师:先请一小组来说一说吧,下雨之前,我们的雨水和我们的土地有什么特点?生1:我们组发现下雨之前的土地非常干燥,没有很多的水份,而且很坚硬。师:好,这是你们组的观点,其他小组有补充吗?生2:我补充一条,泥土为块状。生3:土地为土黄色,味道还有像蜡笔的味道。师:对,还用鼻子闻了闻它的气。味道,而且颜色也说了出来。不过,这是不是味道,我们刚才也没有用嘴巴去尝尝,我觉得这样也不科学吧。应该是气味。生4:我们观察的土地是很平坦的,而且里面还有些杂物。师:那么同学们同意吗?他说他刚才这块土地很平坦。大家都认为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土地都很平坦吗?那你说,你认为呢?生5:我认为这很像山坡,山坡是倾斜。师:山坡是倾斜的,指的是哪一部分。(倾斜的)对这块土块斜着这部分,有点很像山坡。但是,这位同学说得很平坦,也没错啊。我们这块土地,上面的部分怎么样?(板画)生1:我说可以形成三部分,斜坡状是坡地,然后上面那块是平地,还有个是悬崖。师:好,正像你们说的一样,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称坡土,山坡或斜坡。这块是比较平坦,还有这部分是比较陡峭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悬崖。(课件出示)师:等一下我们在实验时候,还可以去观察一下,这三种地形在下雨过程中的变化,会有什么不一样。同学们刚才都说了,如果我们要下雨的话可以把水槽里的水泼过去。那下雨的时候,雨都是这样泼下来的吗?所以,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这样的一份洒水的装置。(搭制成这样的一种装置,下面的一个铁丝架,把水槽里的水倒下去,下雨就开始了。)(2)讨论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师:那么,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你认为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才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更明显的效果。生: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师:对。所以说,桌子上摊着报纸,报纸的用处,今天我们把它用出来,就是尽量地吸水,让这个水不要洒到报纸以外的地方。生2:水不能一下子倒下去,要慢慢倒下去。师:为什么?生3:因为下雨不是一下子就开始倾盆大雨的,而且慢慢地开始下的大的。师:这是他觉得不要一下子倒下去的。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这个盆子高度就这么高,如果一下子倒一下去,有可能会漫出去,还有吗?生:我觉得她说得很对,是不能一下子倒下去。但是一次也不能倒一丁点,那不叫下雨,叫漏水了。师:对呀,我们尽量避免。模拟实验吧,跟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我们模拟地尽量跟自然界中的情况相接近一点。还有我们在做的时候,老师还有几点小小的建议介绍给大家:第一不要让洒水器的出水孔(尽量对准下雨的土地)。这个铁架台呢,我们可以左右轻轻移动它,去调整它,这边呢。同学用手扶它一下。尽量让这个孔不要洒到外面去。第二要仔细观察下雨的时候土地的变化过程,并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第三我建议同学们把雨水留下一部分,不要全部倒掉。那是为什么呢?生1:我觉得有可能我们这个实验如果不成功的话,可以以后再倒一些,而且我们还要观察下雨后的雨水。 师:对呀,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我们有可能要观察下雨后跟下雨前的对比啊,所以我们要留下一部分。那下面,我们可以做这个实验了,把这个架子搭好,我们开始实验。(3)学生做下雨的模拟实验(老师拍下一组实验后的土地面貌)。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把记录整理出来。(4)实验汇报交流。A、交流雨后的土地特点。师: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土地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1:我们的土地比较干,变成潮湿,斜坡比原来斜得更陡了,一些小石子被冲下来了。师:板书:潮湿更陡小石子被冲其他小组有没有观察,你们组土地的变化是怎样的?生2:原来的干燥变得湿湿的,而且坡度下滑,颜色变深,岩石露出来,泥土有些被冲下来了。(下滑)师:岩石本来是在里面的,看不见的。现在露出来了。(板书:岩石露出)生3:土地变软了,而且坡地最下面的一截断裂了。师板书:断裂。生4:土地变得十分泥泞,有时还会冲掉许多土壤。生5:下暴雨的时候,水比较猛得时候,原来那块悬崖突起的地方,悬崖一下子被冲下去了,全部掉下去了。师:断裂了,也可说崩塌了。(板书:崩塌)师:老师刚才呢,也在实验之前,拍了这小组,也就是刚才说了悬崖崩塌了的这一小组的2张图片,这是实验之前他们的土地,实验结束以后,他们的土地是变成这个模样。各个小组的实验现象尽管发生得现象各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土地在下雨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化?生:发生了。B、雨水的变化特点并引出径流的概念。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个发生过程中,你有没有仔细地去观察我们刚才的土地下雨时候,雨水怎样让土地发生这样的变化?生1:雨水经过泥土时,雨水的颜色从干净变成浅咖啡色,下面的水慢慢积多。师:我们的土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不是一开始下一点点雨就这样呢?生1:我们的雨水是从小到大的,一开始雨水冲下去的时候,一些浮在上面一些很小的石子被冲走了,后来慢慢大起来的时候,一些粘土也被冲走了,积水也越来越多,水的颜色,也变成有点土黄色了。师:哪些东西被冲走了?生:冲走的就是那些非常细小的,上面覆盖着好像一层沙子的那些东西。师:对,很细小的,我们也可以说,把它叫作土壤的微粒,像沙子、粘土之类的,被冲走了。师:那这些微粒,原来跟土地结合得怎样呢?是比较平整是吧,下雨的时候,是谁把土地的微粒打散并溅起来了。生:雨水。师:是雨水落下来的雨点打散了,并溅起了这些微粒。然后什么把这些微粒给冲走了,给带下来了?生:也是水。师:但是这个时候的水,跟原来的倒上去,没有接触到土地的时候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生:一开始的雨水是很干净的,没有沉淀物,然后下雨时,雨水就变脏了,有沉淀物。 师:这些沉淀物来自哪里?生:来自土地。师:也是从土壤带下去的,是吧?那么雨水在接触了这个土地之后,就在这个坡面上流动,流动起来也像一条小溪流一样,科学上,把雨水在土地上面流动类似小溪流,小河流能够带动这些微粒,冲走这些微粒的,我们把它叫作径流,这是我们今天学的新名词。C、小结雨水对土地的影响,引出侵蚀的科学概念。师:雨水在下雨的时候,雨点就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然后,这些径流就把这些微粒给冲走了,带走了。最后土地变成了这样。师:换一句话说,土地被雨水怎么样了?生:土地被雨水给侵蚀了。所以,下雨就是土地被侵蚀开始。(二)、讨论交流模拟实验与现实自然界中现象联系及区别,深化侵蚀的科学概念,渗透影响侵蚀因素的教育。师:我们刚才是一个模拟实验,下雨的时间很长吗?下雨的装置下面土地跟自然界中是否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生1:自然界中有很大的雨或很小的雨,也有时而大雨时而小雨,而我们的实验时间很短,而且雨水的变化是很小的。生2:我们做得这个实验,土地面积很小,而自然界是大面积。生3:雨水可能一下子,也可能是一天一夜的,而我们这个实验很短,是固定的时间,而自然界中下雨是不固定的。生4:自然界中的地形是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的,我们这里就举例了一点点一部分的地形,像自然界中还有盆地啊,高山啊,这样的地形是不完全的。师:地形不完全,这个是模拟实验的缺陷。生5:像我们这块粘土,自然界中的粘土地是由非常多的土壤组成的,而雨水也是不同的,有些微生物在这个雨滴里,一些微生物在另一些雨滴里。我们这个好象单一的雨水。师:我们这个模拟实验跟自然界有许多许多的不同,但是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雨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且正像有这位同学说的一样,有可能是一天一夜,甚至是几天,几十天。这么多的雨水落在我们更广阔的土地上,长期地反复地不断地被侵蚀。那么自然界的土地又会发生怎样地改变呢?平时看过或想过这件事情?生1:雨水几天几夜下雨的话,那种土地被侵蚀以后,土会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话有可能会发生危机。生2:还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师:正像你们所说的一样,自然界中大范围的土地被雨水长期地侵蚀,会发生这样情况场景。刚才我们也说,我们的雨水下雨之前,我们保留着一份,到我们现在盒子底子的这一份,即雨水冲下来的径流相比,也有所不同。(三)、交流分析自然界中雨水侵蚀地形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程度。师:那么,这些径流在自然界当中也用这个盒子把它接住吗?流到哪儿去呢?生1:有些流到居民楼里了。生2:有些流到小溪里面去了。生3: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去。生4:流到江河湖海去了。师:大量的泥沙带进去,会对自然水域中的江河湖海产生什么影响呢?生1:雨水下得越多,江河湖海涨得越变高蒸发得也越多,那雨水下得也越多。 生2:雨水下得越多河床就涨得越高,然后土高了雨水就把泥土侵蚀掉了。侵蚀掉了,旁边就得建造堤坝。师:就拿黄河来说,确实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或者说对黄土高原土地的侵蚀是非常有关系的。仅仅这是一条黄河水,那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条黄河流,全世界有更多的河流,还有更多的土地,它们每年由于雨水或其它的原因造成的侵蚀,然后带走土壤究竟有多少,我们来看一份资料,课件显示资料。师:看好了,有什么想说的没有?生1:它这里说每年土壤流失高达250亿吨,而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需要400年时间。我感受到1年时间流失掉250吨,而400年只形成1cm厚的泥土,我感到很惊讶。生2:我觉得土壤是十分宝贵的,400年才生出1厘米。师:所以,我们该怎么办?(保护它)生3:我觉得400年才长1cm,但是我们国家一年就损失1cm。如果每年都这样流失的话,迟早有一天那土壤会变得很珍贵。师:每年现在损失这么多了,现在就已经很珍贵了。生1:世界每年损失250亿吨,而我们国家一年50亿吨,我们国家损失的泥土特别厉害。师:但是我们都知道,下雨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一下雨,雨点就会打散并溅起这些微粒,雨水和径流会带走土地,就分被侵蚀发生。我们能不能控制老天下得雨啊?至少现在还比较难,是吧!(四)、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解决侵蚀或减少侵蚀危害的方案。师:土地都这样被侵蚀下去,最后的结果,没有了。我们人也可能就没有了这样的生存空间和基础。所以我们尽管不能控制老天,但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护这些土地不被雨水或尽量减少雨水对它的侵蚀。1、交流讨论设计解决侵蚀或减少侵蚀危害的方案。生1:可以在含沙量非常高的河流里建很高的堤坝,以阻决它们侵蚀泥土。师:这是你的想法,但这是世界性的一个难题。但我们也简单地发挥一下我们的智慧,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记录单,来作一份简单的设计方案,4位同学讨论来写一写,画一画。看看我们班的同学,有什么好的办法。2、汇报各组方案。师:我们请几个小组上来把你们的这种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展示一下。生1:我们小组准备在平地和坡地上种上树。这样可以加固土地的质量。生2:我觉得是树的根不让土地容易松掉。中间的空隙可以紧一点。生3:我有一个疑问,自然界中有那么多的山,如果都要去种的话,那要种多少棵树,多长时间啊?师:像这样种树,也不是一会儿就会完成的。生1:我们在这块坡地上打了一个洞。把它通往种菜地,然后在坡地这块地方铺上平地。在这里做上围墙,那么雨下下来,积水就积在这里,通往这个洞就可以灌溉田地了。师:雨水积下来,不但可以灌溉田地,还可以为人们造福。生2:那雨下得太大,时间太长,那秧田淹掉怎么办?生3:那洞口就大一点,洞口也可分两个……师: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五)、课后延伸。 师:做个简单的模拟实验,然后进一步推广到大自然当中去,他们的这种观察,详细地设计方案,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到实验方法、实验的步骤,还需要考虑到实验中的哪些量是需要改变的,哪些量是不需改变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效地改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一定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六、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这节课在设计上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先是由出示的资料中发现问题:下雨会使泥土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进行猜测。自然引出模拟实验。学生饶有兴趣的讨论如何去模拟雨水对泥土的作用这个实验。在讨论中进行实验的细致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最后定下来的实验方法是经过学生自己思考,是学生智慧的总和。再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过程,汇报发现,共享集体成果。最后由学生的实验结果出发提出下一个研究问题:你们实验土地被侵蚀都是一样的结果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然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雨水的侵蚀呢?引申到下节课的研究问题,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课前准备充分,呈现有结构的材料导入部分呈现的资料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一个强刺激。而且准备的实验器材十分完整,有利与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发现,也有利于研究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3、注重学生有证据进行推测和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思想。对于学生的猜测都不与肯定,而是追问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确定了吗?有哪些证据拿出来?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会养成猜测也需要理由,结论需要充分的证据这样的想法。有利于学生科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教科版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过程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探究性学科。本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环境和谐、共振关系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多样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通过自我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和规律。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教学内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的第五课,前面学习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对地表的影响,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学生经常看到雨,但是不一定能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土地,在这里观察、经验推断与探究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活动是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的,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实验验证;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在认识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之后,提出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和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结合应用,提出新问题。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质疑、讨论交流、比较分析、体验感悟、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较为全面地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并且学会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三、学情分析在生活中,五年级的学生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不陌生,根据他们的经验,下雨时泥土会变的松软、泥泞、被雨水冲走或裸露出小石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雨水对土地的一种侵蚀作用,更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侵蚀,雨点的降落便是侵蚀过程的开始、径流在地面带走了土壤中的微粒,这些知识他们虽然能够想象出来但是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也是根据经验推测出来的。设计实验是从三年级开始训练的一种能力,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推测,并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学生们很乐意去做的,只不过,这也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过程。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3、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4、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1.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2.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记录纸等。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中有什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完成多媒体课件上的习题。(二)导入新课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三)细致观察,引导探究1、雨水如何影响土地、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在我们的教科书上55页有两幅图,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并且谈谈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平时有的认真观察了,有的没有。(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与指导)小结:用我们今天的标题来回答最贴切——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观看视频,引导探究。没有仔细观察过下雨的同学也不要着急,我们下面做一个模拟实验,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实验过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教科书55页有实验的具体过程。请同学读完以后,教师展示课件,总结一下这个实验:名称: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材料:带孔的塑料盒,水桶,装满清水的塑料瓶,土壤等。现在请同学注意,在观看视频是注意观看实验现象。 视频短片观看完毕,请同学们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在教科书56页上有一副图,雨停了之后土地变成什么样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板书上写下雨水和土地的变化。)给同学们解释一个名词:径流。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比较雨水和径流,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肯定会,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雨水怎么样侵蚀土地的,请同学们读一下56页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揭示了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原因。2、影响侵蚀的因素、承上启下在自然界中,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各处植被被覆盖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有小。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探究实验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请同学们仔细的思考说说自己的推测和理由。我们能不能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好,请同学们每四个人一组,选定一个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教师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设置对照组,注意对照组和实验室的条件,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实验器材呢?实验装置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几位同学代表小组谈谈你们小组的实验,请三组同学。教师分别提出实验中的漏洞,以提问的方式解决。、教师引领展示课件,分别讲解三个实验。3、小结老师展示自己的实验,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实验进一步的完善,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四)总结、练习总结: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没有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有。你们说有可不算有,下面我们来几组练习题练习一下,同学们,我们一起消灭这些练习题。教师展示多媒体上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成。 八、教学评价设计《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本教学设计中,准备对学生话语、行动、认知水平和临场机智的评价贯穿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重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让老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得到充分的珍视,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到尽情张扬,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尽可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目的。九、教学设计特色简述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生命科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体验”“生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支持“学”。强调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经验加直观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疑问,在对自己的经验质疑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上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能更快的获取知识,验证自己的经验。在探究过程中,什么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自我经验的挑战,这时候,学生会大胆的假设,并且会设计的很周密。十、附:板书设计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土地:斜坡上的土地上有许多小沟,露出了小石子下雨雨水:变的很浑浊,雨水带走了很多的土壤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做径流。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2页共12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