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合肥市卫岗小学陈经超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过程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探究性学科。本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环境和谐、共振关系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多样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通过自我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和规律。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教学内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五课,前面学习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对地表的影响,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学生经常看到雨,但是不一定能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土地,在这里观察、经验推断与探究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活动是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的,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实验验证;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在认识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之后,提出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和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结合应用,提出新问题。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质疑、讨论交流、比较分析、体验感悟、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较为全面地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并且学会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在生活中,五年级的学生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不陌生,根据他们的经验,下雨时泥土会变的松软、泥泞、被雨水冲走或裸露出小石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雨水对土地的一种侵蚀作用,更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侵蚀,雨点的降落便是侵蚀过程的开始、径流在地面带走了土壤中的微粒,这些知识他们虽然能够想象出来但是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也是根据经验推测出来的。设计实验是从三年级开始训练的一种能力,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推测,并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学生们很乐意去做的,只不过,这也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过程。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3、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4、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1.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2.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记录纸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中有什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完成多媒体课件上的习题。(二)导入新课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三)细致观察,引导探究1、雨水如何影响土地、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在我们的教科书上55页有两幅图,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并且谈谈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平时有的认真观察了,有的没有。(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与指导)小结:用我们今天的标题来回答最贴切——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观看视频,引导探究。没有仔细观察过下雨的同学也不要着急,我们下面做一个模拟实验,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实验过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教科书55页有实验的具体过程。请同学读完以后,教师展示课件,总结一下这个实验:名称: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材料:带孔的塑料盒,水桶,装满清水的塑料瓶,土壤等。现在请同学注意,在观看视频是注意观看实验现象。视频短片观看完毕,请同学们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在教科书56页上有一副图,雨停了之后土地变成什么样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板书上写下雨水和土地的变化。)给同学们解释一个名词:径流。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比较雨水和径流,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肯定会,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雨水怎么样侵蚀土地的,请同学们读一下56页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揭示了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原因。2、影响侵蚀的因素、承上启下在自然界中,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各处植被被覆盖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有小。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探究实验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请同学们仔细的思考说说自己的推测和理由。我们能不能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好,请同学们每四个人一组,选定一个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教师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设置对照组,注意对照组和实验室的条件,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实验器材呢?实验装置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几位同学代表小组谈谈你们小组的实验,请三组同学。教师分别提出实验中的漏洞,以提问的方式解决。、教师引领展示课件,分别讲解三个实验。3、小结老师展示自己的实验,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实验进一步的完善,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四)总结、练习总结: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没有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有。你们说有可不算有,下面我们来几组练习题练习一下,同学们,我们一起消灭这些练习题。教师展示多媒体上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成。八、教学评价设计《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本教学设计中,准备对学生话语、行动、认知水平和临场机智的评价贯穿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重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让老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得到充分的珍视,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到尽情张扬,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尽可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目的。九、教学设计特色简述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生命科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体验”“生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支持“学”。强调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有机地整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经验加直观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疑问,在对自己的经验质疑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上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能更快的获取知识,验证自己的经验。在探究过程中,什么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自我经验的挑战,这时候,学生会大胆的假设,并且会设计的很周密。十、附:板书设计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土地:斜坡上的土地上有许多小沟,露出了小石子下雨雨水:变的很浑浊,雨水带走了很多的土壤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做径流。xx.11.16
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反思《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新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内容。通过查阅网络上的教师课例,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侧重对食物链概念的生成教学,用卡片图,多媒体,图画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和重点。但是,对食物链的覆盖广度举例比较少,深入分析不足,食物链的多角度表达较少,以及对食物网的材料选择不够全面、系统,分析不够深入,没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本单元主要由“掌握食物链”与“认识食物网”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是为让学生了解有关生态群落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这单元的关键知识点,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牵系到整个单元的知识生成,以及后续学习的巩固,特别是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考虑到教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本单元中承前启后的作用,把掌握食物链作为重点,采用游戏导入,利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参与其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知识传授保驾护航,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情操。通过拓展资料分析,让孩子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简单的游戏中激发情趣。“这是什么地方啊?”“大草原”。“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的动植物,它们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总是想尽办法的躲避天敌的追捕。”为了让大家亲身感受大草原的生活场景,我想请5名同学扮演5种动植物,“小草,小白兔,狐狸,狼,狮子”,模仿动植物的静态和动态生活,以及表演动物寻找食物的生动过程。让学生感知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初步形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得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启示。
在认识草原上食物关系的基础上,收集各种生态环境下,生物之间食物关系例子,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 “菜园里,菜青虫在大口大口的吃着青菜叶子;一窝小虎崽正争抢着吃母老虎捕食来的羚羊;大猩猩正用一根小木棒升到白蚁巢穴吃白蚁;可爱的大熊猫正静静的坐在竹林吃竹子;一只乌贼为躲避章鱼的追击喷出浓黑的墨汁;一只老鹰正俯冲向一只逃命的小白兔。······”通过认识不同环境的食物关系,让学生从多层面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食物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认识食物链提供现实依据。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分布广泛,就算是贫瘠的沙漠和戈壁,也有许多动植物。但是,它们赖以生存的依然需要食物。将例子中的食物关系用文字记录下来,利用吃与被吃的方式记录。明确记录要求,为概念形成做好导向。“以上的例子似乎离我们有点远,那我去花园里找找看,有哪些食物关系?”“在一簇花丛中,老师找到了以下动植物:一株蔷薇花,许多蚜虫,一只瓢虫,一只小鸟”。“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呢?请把它们也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学生们的统计,可以让他们学会收集信息,能用文字描述食物关系,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无意识的养成观察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习惯。把朴实的问题变得有趣味,提高孩子们的记录学习意识。 让学生们观察记录的文字信息,发现它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无意识的想到简化记录方法的念头。“仔细观察我们记录的文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想到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食物关系吗?”“小草被小白兔吃,小白兔被狐狸吃,狐狸被狼吃,狼被狮子吃;蔷薇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小鸟吃;狮子吃狼吃狐狸吃小白兔吃小草;小鸟吃瓢虫吃蚜虫吃蔷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讨论发现,我们可以用简易的箭头符号“ ”或其它符号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但箭头符号是最简便,最明显的方法。箭头表示吃什么,箭尾表示被什么吃。通过学生的统计,生成简化,会惊奇的发现原本比较繁琐的文字一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自然就过渡到,“它看起来像什么呢?”“链条”。由此,我们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这时,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同时,可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研究材料,一环扣一环。“试着比较一下这些食物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你的发现?”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最高级的肉食性动物结束。然而,再凶猛的肉食性动物也能被人类捕杀。“植物又是如何获得食物的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植物的获得食物(营养)的方式有别于动物,它是利用光能,靠自身合成营养物质。由此,将动植物分成两大类: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特征,总结出完整食物链与不完整食物链的区别,概括出完整食物链的特点,以此来寻找并书写完整食物链。“看看一块农田环境中的动植物,你能找到多少条食物链?”在一块农田环境中,寻找动植物种类,将它们写成完整的食物链,学生自主完成。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同种动物可以吃几种动物,同种动物也可以被不同的动物吃,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非常复杂。学生可能会把所有的食物链罗列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醒他们用不同颜色的笔连接,为他们形成食物网的概念打下伏笔。“这么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呢?”“网”科学家把它称为食物网,又称生物群落。 生物的生命离不开营养,食物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密切,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例子分析一下: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通过分析资料,让孩子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非常密切联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交替生长,这样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而人类的干预,使这种平衡遭受到破坏,许多物种因此灭绝。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瓢虫被小鸟吃;狮子吃狼吃狐狸吃小白兔吃小草;小鸟吃瓢虫吃蚜虫吃蔷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讨论发现,我们可以用简易的箭头符号“ ”或其它符号表示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但箭头符号是最简便,最明显的方法。箭头表示吃什么,箭尾表示被什么吃。通过学生的统计,生成简化,会惊奇的发现原本比较繁琐的文字一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自然就过渡到,“它看起来像什么呢?”“链条”。由此,我们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这时,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同时,可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研究材料,一环扣一环。“试着比较一下这些食物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你的发现?”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最高级的肉食性动物结束。然而,再凶猛的肉食性动物也能被人类捕杀。“植物又是如何获得食物的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植物的获得食物(营养)的方式有别于动物,它是利用光能,靠自身合成营养物质。由此,将动植物分成两大类: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特征,总结出完整食物链与不完整食物链的区别,概括出完整食物链的特点,以此来寻找并书写完整食物链。“看看一块农田环境中的动植物,你能找到多少条食物链?”在一块农田环境中,寻找动植物种类,将它们写成完整的食物链,学生自主完成。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同种动物可以吃几种动物,同种动物也可以被不同的动物吃,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非常复杂。学生可能会把所有的食物链罗列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醒他们用不同颜色的笔连接,为他们形成食物网的概念打下伏笔。“这么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像什么呢?”“网”科学家把它称为食物网,又称生物群落。 生物的生命离不开营养,食物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密切,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例子分析一下: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
通过分析资料,让孩子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非常密切联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交替生长,这样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而人类的干预,使这种平衡遭受到破坏,许多物种因此灭绝。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