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者王承福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圬者王承福传》

ID:1077881

大小:310.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写作背景《圬者王承福传》是韩愈为一位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做的传。王承福世代都是京都长安人,天宝之乱年间他打仗立了功勋,朝廷给他封功,他却没有接受,而是回到家乡做一名泥瓦匠。韩愈“听其言,约而尽”,进一步与他聊天,从他身上发现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第一小节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第一小节翻译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技能,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此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简要而全面。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世世代代是京城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朝廷征发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了官职和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他就拿起镘具来换取衣食。接下来三十年,他住宿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提高或者降低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偿付给主人。有钱剩,就把钱给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第一段大意简介王承福的出生、人生经历,叙述王承福去官归乡,手镘衣食的由来。 第二小节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第二小节翻译1他又说:“谷米,是人们种植才生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要等人们付出劳力之后才完备的,我都依赖这一切而生活。但是人们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应当各人尽自己的能力,来相互协作,求得生存。所以,国君是用来管理像我这种老百姓生产的人;而各种官吏则是宣示、推行皇帝教化政令的人。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而怠忽自己的职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不敢一天丢下泥馒去嬉戏。用镘具粉刷墙壁是容易完成的,出力就行了,又确实有功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劳累,却问心无愧,(因此)我的心是安然的。劳力的事勉力去做,易有功效。劳心的事却不易勉力而体现出智慧:用体力的人被人役使,用心力的人役使别人,这也是应该的。我只是(特意)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第二小节“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第二小节翻译2“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询问情况,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本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有的说:‘人死后家产被官府没收了。’我从这些情况看到,不正是光吃饭而怠忽自己的职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使用心力智力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不选择与自己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轻举妄动的结果吗!不正是常常做些问心有愧的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或许是富贵难以保住,功劳微薄而享受优厚的缘故吧!或许是因为兴衰随时,变幻无常,一去一来不能长久的原因吧!我的心怜悯他们,所以选择那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以富贵为乐,以贫贱为悲,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第二段段落大意王承福以圬为业的原因。阐述了自己“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的政治理想,并借他之口叙述了富贵之家不能长久的原因,对举朝尸位素餐者进行批判。 第三小节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第三小节翻译他还说:“功劳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也多,妻室儿女都是要靠我养活,。我能力薄弱,功劳微小,没有妻室儿女也是可以的。再说我是人们所说的劳力的人,如果成立家庭而能力不足,那么心就又要操劳了。一身而担负劳力和劳心两种任务,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第三段大意写了王承福不能蓄妻子的原因阐述了王承福量力而为,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2、3两段小结两段详细记叙了王承福所言,侧面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 第四小节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第四小节翻译我刚听他这番言论的时候感到不理解,再顺着他的言行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大概是所说的“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批评的,认为他为自己打算计较得太多,而为别人打算太少,他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道,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来有利于天下的,而那人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花一点心思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来为其他的人吗!但即使这样,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後又害怕失去(患得患失)的人,来满足个人生活欲求,贪婪奸邪不遵循正道以致使自己丧命的人,又高明得多了!而且他的话有可以使我惊醒的地方,所以我替他写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第四段大意作者通过对王承福的分析评价,阐明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作者对王承福的态度?批评了他“自为过多,为人过少”的做法,又通过对比患得患失者赞扬了他有自知之明,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作者立传的目的是?自鉴 小结文章通过一个有官司勋却弃官司业圬、自食其力的泥瓦匠王承福的口述,提出在封建制度下“各致其能以相生”的主张,和对“独善其身”这种处世态度的评断。本文反映了韩愈的社会主张和人生哲学。他维护封建制度主张“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这是不足取的。但能人“各致其能以相生”的认识出发,肯定真正无愧的是凭双手劳动自食其力的人,以对照“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剥削者,鞭挞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是难能可贵的。 小结王承福是中晚唐时期京城长安的一位农民。王承福生活的时代,推断起来,应是玄宗后期及肃宗、代宗、德宗时期。此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大厦将倾。所谓的大唐,气数已尽兆头毕现,正一步步走向末世。在此背景下,王承福这个“典型”,实在谈不上是在朝廷正确领导下而成长起来的,大唐当局也不可能将他送入什么道德学校去深造。然而,王承福却完成了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升华。 其一,有功不居,甘做农夫。唐玄宗当政的后期,耽于酒色,重用奸臣,陷国家于重大危机之中,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忽一日,被他视为心腹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领20万铁骑一路狼烟向长安杀来欲取其位而代之,此时,方才将李隆基从温柔乡里惊醒。朝廷迅速征调民夫从军,王承福即在这时“光荣入伍”了。“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岑参语),这样的战斗,这样的九死一生,王承福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然而,他老人家血海尸山滚爬13年,竟活着回来了,而且还立下了足以做官的功勋。解甲归田后,王承福并不以“老革命”和李唐功臣自居,去向国家伸手,而是悄悄地回到了乡间当了一位农民。在“土田已丧”,即已经没有了自己“责任田”的情况下,他毫无怨言,转而靠给人“打工”抹泥粉墙为生,而且一干就是30年。这后十几年的“贱且劳者”的重体力活,可想而知,对于已经上了年纪的王承福来说,将会是多么艰辛、艰难和可怜。 那么,有官可做的王承福同志,为什么不去做官而来下这种臭苦力呢?孰不知官帽到手,应有尽有,说不准还能“五子登科”。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最可爱的人”对不当官的回答却极其简单:因为我的能力有限,故只能“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此言此行,若放在今天,保准能令很多人瞠目结舌,骂他为傻帽,笑他是白痴的,恐怕不会在少数。孰不知早有人说过:做官是一件最容易的事,假如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做,那他还会做什么呢?更孰不知,官场上多少充其量是“大路货”者,却常以天才、英明和唯我独尊、非我莫属而自居?而王承福恰恰是个“另类”。不过,反过来想一想,让人堵心的事多,比如买官卖官、贪赃枉法、媚强凌弱、坑蒙拐骗……我想很大程度上,与“聪明人”太多有关系。 其二,有一流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王承福有一句“名言”,常用来告诫自己:“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天舍镘以嬉。”就是说,吃了饭却工作懒惰,定会遭受天灾的惩罚,所以我不敢丢下抹子而去玩乐。他老人家视用户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用户第一,质量第一”,泥起墙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求自己干的每一件活都要“无愧者取焉”。而且在工钱上绝不漫天要价,而是“视时屋食之贵贱”来决定自己的工钱。租赁的住房和饭钱上涨了,工钱就多些;反之就少些。这真是一位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按劳取酬的好榜样啊。 其三,心里时刻想着穷人。王承福还是一个对“个人问题”非常负责的人,他考虑到自己“能薄而功小”,挣不来什么钱,养不起老婆孩子,故而一辈子没有娶妻。然而,他却放心不下那些穷人,“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我想,王承福的这点善款,比今天的亿万富翁拿出百万都可贵,因为那是他食、宿之后的全部所有啊。建筑工人,在旧社会被称作泥瓦匠,略带轻蔑;另有一个书面称号,叫圬者,说白了,就是干脏活的,同样不好听。在封建时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泥瓦匠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社会地位底下,被人瞧不起。他们的生平事迹几乎从不载入史册,也很少有人替他们树碑立传。然而,也有例外,唐代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公元768~824年),就替一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正儿八经写过一篇传记,题目是《圬者王承福传》,使得一千多年之后,人们通过这篇八百多字的简要传记,能了解到一名唐代建筑工人的精辟言论和高尚情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