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者王承福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韩愈自徐州来京调选之时。韩愈仕途坎坷,他的这篇传记,寄寓着自身的隐衷.主要目的在于说理讽世,告诫世人自安本分,自食其力,也讽刺了封建官僚患得患失,尸位素餐的现象。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第一段,交代圬者的职业及其特点,扣住“贱”、“劳”,为下文议论作铺垫。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王承福以圬为业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由不同的行业组成,每个人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业,尽自己的责任,否则会遭天谴。2、不同的社会分工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责任,不同的人只能承担不同的社会分工。3、他认为自己只能“用力”,不能“用心”,所以只能以圬为业。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通过王承福的所见,写了遭“天谴”的几种情况?遭“天谴”的原因有哪些?三种情况:“刑戮”;“子孙不能有”;“死而归之官”。原因:“食焉怠其事”;“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作者连用五个句子,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吏“怠其事”的丑态,对富贵之家不能自保情形、举朝尸位素餐者都进行了批判。其实,这是作者借王承福口针砭官场时弊。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王承福不愿意蓄养妻子的原因有哪些?自己“功小”;自己只能“劳力”而不能“劳心”,这是对当时社会的有力讥讽。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赞扬王承福的“独善其身”的人生观念,并交代为其作传的原因:他的话“可以警余”,具有“自鉴”价值。
作者对王承福的哪些方面是高度肯定的?对他的哪些做法又提出了批评?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作者肯定了他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忠于职守、自食其力、知足常乐的行为;批评他“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的杨朱思想。这表现了作者希望君王、大臣、百姓人人各尽其职,自食其力、安分守己的政治思想和积极追求有为的人生哲学。
写作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讽世,告诫世人自安本分,自食其力,也讽刺了封建官僚患得患失,尸位素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