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ID:1077952

大小:1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授课教师:徐玲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二、指导教师:王仙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室)三、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7课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常常把河流比喻为哺育我们的母亲,说明河流对人类的重要。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2、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4)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难点: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五)教学过程A、导入1、欣赏配乐图片“美丽的江河”。2、欣赏了这一幅幅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否说说你所知道的河流呢?3、那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4、师结合课件讲解河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河流是怎样形成的。5、揭题,是啊!河流对土地是不是有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B、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学生说说河流会侵蚀土地的理由,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探究过的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1)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3)课件演示沉积实验。(4)引导学生联系实验中的沉积现象和河流的作用。3、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河流对土地还有哪些作用呢?(2)学生分组作出推测。(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河流对土地有沉积作用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比划或演示,并要求其他小组作补充。(4)出示科学博士的提示。(5)分组实验,观察并填好记录表。师巡视指导。(6)(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分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C、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3、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V形谷、U形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等。D、拓展延伸1、侵蚀和沉积是不是只有流水才能造成呢?2、那么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3、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让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发生作用呢?(六)设计意图及体会《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属于“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是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重点是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而且很多都与河流有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探究、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良好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基于以上宗旨,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围绕着以下三方面展开的。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本设计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河流,向学生提供祖国大好河山的录像,图像资料,课的结尾还把其他自然的力量对土地的影响带给学生,这样啊,研究内容就更加丰富,既尊重了个性,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2、从学生原有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因此,我在课前增加了一个“河流与土地”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与河流、土地有关的各方面素材,向周围有经验的人了解,查阅多种资料来丰富自己对土地、河流的了解。新知的引入,我设计了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祖国的画面。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我在安排学生小组研究活动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组员分工,研究内容上提出了要求,而且在讨论交流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归纳,这些都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学生的下一个探究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 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乐趣,留下了深刻的体验、印象的回忆。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的主要途径。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与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相信的,是属于儿童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亲历探索的过程中首先明白了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在继续探究过程中又发现河流对土地还有沉积作用。教师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启发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探究,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个人简介徐玲花,女,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为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专职科学教师。从教以来,坚持帮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注重体现科学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敢问、善思、探究的良好科学素养。曾多年被评为街道先进教育工作者,获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开设了《水》《增强抗弯曲能力》《保护鸡蛋》等8节区级公开课,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2007年6月获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课后,我都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案例《我的气球能吹大》获市一等奖,论文《体验探究乐趣培养探究能力》荣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探究--飞翔的翅膀》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另有多篇论文、案例在市区级获奖。《科学》的道路是漫长的,探究是无尽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