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 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 教科版

ID:1078181

大小:7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案设计教科版课型新授课●实践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培养动手能力;能根据假设的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2、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重力;知道一定的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尝试控制实验中的条件,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的科学态度;促进探究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精神设计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学生动手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师讲解力求简洁流畅,引导力求适时有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并能发散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方面得到锻炼,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设计流程1.情景导入,提升兴趣。2.自主尝试,初步感知3.要点讲解,互动学习。4.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收集整理信息。5.实验总结,梳理回顾知识。教师:情景创建—引出主题—要点讲解—明确实验要求—个别指导—点评总结。学生:激发兴趣—自主尝试—学习获知—实验构思—自主操作—交流汇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重力的概念,2、探究发现拉力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解决方法:在讲解时力争简洁流畅,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发现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实验操作前,学生明确实验要求,个别指导时要及时准确,适当的进行集体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学习。难点:制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的研究计划解决方法:在讲解时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让设计对比实验,在不断交流讨论中,尝试控制实验中的条件,提高和完善研究计划,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让学生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挥。 教学策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读、试、讲、练、评、记环节,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与个性,通过点评、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活跃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方法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尝试法,猜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1、小车、垫圈、小钩、细线、粉笔、秒表;2小组分工:记录员计时员小车控制员挂垫圈员;3、实验记录表、学案;4、PPT课件,文字素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目标情景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去旅游或者来上学的时候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的啊?生:火车,汽车,公交车,飞机,轮船~~~师:那你们在乘坐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些交通工具都是利用什么动力在前进的?(比一比谁在生活中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生:拉力、电力、汽油~~~~~~师:ppt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并结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使孩子们形成正确得认识。师:谜语引出缆车,结合缆车图片思考它前进的动力是什么?—拉力(生思考回答)-师进行引到,最终形成正确认识。想不想自己做一辆小缆车?引出本节课《我们的小缆车》。PPT展示本节课题目:我们的小缆车以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人。自然而然引到本节重点:缆车的动力读一读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简要的重难点分析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有一个初步认识; 试一试讲一讲出示材料:棉线、挂钩、小车,铁垫圈师:你能让小车动起来吗?1.自主尝试:安装小缆车(5分钟)第一步、试一试:小组安装小缆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发现了什么?生回答解决:小车容易掉到地上多放几个垫圈,小车就会加快速度······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第二步、再次组装小缆车:(经验总结后再次实验)棉线长度应不超过桌子的高度不让小车冲出桌外,可用手在边上挡住记录小车刚好运动起来需要几个垫圈?第三步、引出拉动小车前进的动力---铁垫圈的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结合书本资料(p/70)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理解重力及其方向:向下引导孩子们认识正是垫圈的向下的重力产生向下的拉力使小车向前运动了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通过自主尝试,让学生自己从安装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小车。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巡视发现并搜集学生在尝试环节出现的问题;然后请学生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集体解决。自然引出重力对于重力学生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只是还没有形成重力的概念,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形成重力会产生拉力这一较为抽像的思维。也只有这一点突破以后,学生在后面的探究中才会全身心地去关注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练一练)明确学生实际操作任务1.提出问题: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2.猜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3.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对比实验4.明确实验要求,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实验要求:1)、粉笔标出共同的起点、终点。2)、正确使用秒表,一个同学刚放手铁垫圈,计时的同学就要迅速按下秒表,另一个同学要及时记录。3)、第一次挂的垫圈数要大于等于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垫圈数4)、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是怎样变化的5)、多次实验,对比观察6)、小组分工合作,边做实验边记录。这一部分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在明确实验要求之后实践操作。因此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我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经观察-提问-推测-设计-验证-交流这样一个完整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养成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常规习惯:在全班交流计划时,要求更完整和具体,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特别是对实验中其他变量的控制。使研究步入目的明确、关注本质、积极高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乐意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室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回答学生的提问。期间如果遇到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可给予集体讲解或演示。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汇报交流实验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小组的实验,与同学一起交流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实验结论:分析小组之间的误差:得出正确结论:正确看待、认真倾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课堂小结(记一记)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归纳小结本节课内容,通过学案练习进行巩固拓展还可以用哪些动力来驱动小车前进?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让孩子们认识到驱动物体运动的动力有很多,简单讲解风能、谁能、太阳能等等,甚至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科学探究,希望在未来能够给为我们的科技发展、祖国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生态瓶》参考教案1教科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5.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四、总结拓展: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7页共7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