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本五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本单元是力的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弹力。设计思路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验设疑、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亲自实验,充分感知橡皮筋的形变,:然后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这类现象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弹力"的概念: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广泛联系实际。本着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课堂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教育者都在实践中认定了这一点。1.师:上课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你们知道的交通工具是靠什么作为动力运动起来的?2.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精心设计,实验操作,获取知识。(一)初步探究1.谁能用橡皮筋使小车动起来!学生演尝试小车,运动小车。(二)深入探究1.师:你是怎么控制小车的行驶方向?(师板书:绕的方向行驶方向)2:师:你有办法使小车行得更远吗?(师板书:绕的圈数行驶距离)你们的设想真好,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3.师:(出示记录单)2.师:那么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就越……4学生实验,得出结论(三)认识弹力1、师: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呢?引出弹力的概念。(四)引申出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体验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