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方山子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方山子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试题

ID:1078479

大小: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八)方山子传(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著:戴B.方山子傥见之与傥:或许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失望的样子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精明强干解析:选C C项,矍然:惊讶相看的样子。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C.D.解析:选A A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B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于”,介词,在;介词,比。D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傥见之与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解析:选C A项,“傥”通“倘”;B项,“有”通“又”;D项,“见”通“现”。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A.余既耸然异之    B.见方山子从两骑C.晚乃遁于光、黄间D.岁得帛千匹解析:选C A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B项,从:使动用法,使……跟从。D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看到(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而且又很高,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便称他为“方山子”。(2)我听说光、黄二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浑身肮脏,人们无法见到这些人,方山子或许见过这种人吧?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选自《宋史·黄庭坚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D.举以自代举:举荐解析:选A A项,过:造访。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国子监”,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C.“徙”,古代指对官员的贬谪流放,也指一般的官职调动,本文指贬谪流放。D.“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 古人的号与名、字无联系。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B.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C.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D.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解析:选C 首先通读,大致了解整段文意;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迁”“加”“擢”属官职升迁调动专用词,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获苏轼推崇。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解析:选A B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表述不准确,是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指责黄庭坚对灾祸庆幸;C项,“诗比杜甫”错,是陈师道说黄庭坚作诗是向杜甫学习的,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2)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直言回答,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参考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造访,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颁布征收分摊盐的政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升迁为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母亲死后,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任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年,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我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直言回答,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怀。四川的士子都仰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认为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写文章比写诗更擅长,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认为黄庭坚可匹敌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三、语言运用(11分)1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参考答案: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遇到不顺心的事,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在倾诉的过程中,将心中的苦恼和盘托出,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而朋友的安慰,或许能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①找朋友倾诉并不一定能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应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些说法的正误。比如“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的说法过于绝对,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可能可以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但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和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同理可证,“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的说法过于绝对,得到朋友的理解,也许可以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但得到朋友的理解和缓解消极情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的说法过于绝对,思考角度的变化,也许能让我们走出困境,但思考角度的变化和走出困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参考答案:②得到朋友的理解不一定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③思考角度的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走出困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