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疑引入1同学们,乐于助人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现在,这里就有一位小同学需要你们的帮助。(放课件)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呢?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做法。[设计意图]: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二)、认识杠杆1.引出概念:
(从学生的描述中引出)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小小的杠杆竟有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杠杆的科学。(板书课题)让学生认识撬棍和杠杆。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出示课件)这三个位置,我们用专用的名称来表示。师生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寻找,汇报。3.认识变形杠杆: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思考: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杠杆的三个点。4.辨别: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它们是杠杆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辨别。[设计意图]:从撬棍形式的杠杆到生活中变形、组合后的杠杆,有助于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应用。(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课件出示撬棍的另一种使用图,提问,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我们可以用杠杆尺来研究这个问题。2.认识杠杆尺:教师出示杠杆尺,给学生介绍底座、支架、固定轴(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我们把杠杆尺就当做撬棍,它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3、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我们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做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明确一下实验要求:(1)每次操作时,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2)当杠杆尺达到平衡时,再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3)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教师演示: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实验后,请各小组整理好你们的实验材料,准备完成课件出示的讨论题)讨论:(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统计数据,汇报结果。你们组省力的情况有几种?费力的情况有几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几种?
[设计意图]: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8、分析数据,得出规律。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数据,交流结果,得出规律。(1)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省力杠杆。(2)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费力杠杆(3)用力点到支点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9、思考: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设计意图]: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现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理发剪和铁皮剪,分析比较这两种工具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设计意图】: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五)、教学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课后请同学们做个课外小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工具,把它记录在表格里。板书设计:杠杆的科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