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2)

ID:1080110

大小:4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四.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辅助课件,不同宽度、长度、厚度的木片,柱子(两个试音盒);每组学生:垫圈一盒,长度相同厚度和宽度分别是1倍2倍4倍的纸条,不同宽度、长度、厚度的木片,柱子(两个试音盒)实验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一)、认识柱子和横梁1、欣赏家乡的桥梁(课件)师:这些桥梁有什么相似之处?2、欣赏房屋建筑(课件)房屋建筑也很好地运用到横梁和柱子,请找一找。(二)、亲身体验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1、(出示课件)垮塌桥梁 师:我们的桥梁设计师想把桥梁设计得非常坚固,但还是有桥梁因为一些原因出现了垮塌事故。边观察边问:桥的哪部分容易发生事故?是横梁还是柱子?2、板书课题师:垮塌的横梁说明支撑力不够,抵抗弯曲的能力不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3、学生拿出柱子和各种木条亲身体验大胆猜想: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要对这些垮塌的桥梁做分析,抛开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改变横梁的什么因素才能增大抗弯曲能力不至于垮塌。(相机板书材料结构厚度宽度……)(三)、实验方案的设计师:同学们考虑的因素真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先研究横梁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好不好?1、分组编号任学生按兴趣分组2、认识材料出示材料柱子(试音盒)、垫圈、1、2、3、4、5号纸梁学生感受,师相机板书2倍宽、2倍厚……3、对比实验的特征师:怎么来验证呢?对比实验的特征是什么?分别让研究宽度和厚度的组根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说一说。(只改变研究因素,其它条件不变) 4、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5、展示学生设计方案分析、讲评(四)、学生实验1、注意事项①柱子间距离②实验顺序和预测③怎样放垫片:大力还是轻放?一次几片?放哪个位置?能不能放在柱子上?怎么记录2、学生实验先分工,推出1名组长,2名实验操作员,1名记录员(五)、数据分析先问结论,再问你的依据是什么?纵向分析,得出结论宽度和厚度都能增加抗弯曲能力横向分析,厚度大大增强抗弯曲力说说预测和实测的关系(六)、知识运用1、横梁是横放还是竖放好,为什么?2、联系实际出示和生活中桥和房屋桥梁的设计(七)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亲身体验、勤于思考、科学探究,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八)、课外延伸我们今天通过实验知道增加横梁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抗弯曲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它本身的重量和材料的用量,那么我们能不能既不增加横梁的宽度,也不增加横梁的厚度去增强抗弯曲能力。六、反思:通过几次试教,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控制变量是关键 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实验之前思维先行,对实验条件的控制都给出时间进行充分讨论研究,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而在试教中有一班各组学生的数据相差很大,究其原因是变量的控制出现了问题,如由于桥梁之间距离没有统一,各组的数据相差较大。虽也能说明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但会出现宽度比厚度更能抵抗弯曲的错误现象。还有小组在操作中,不经意之间移动了桥墩,改变了桥墩之间的距离,有放垫圈的方式不科学的。总而言之,控制变量是对比实验的关键,也是最能体现科学公正公平的精神。2.材料难寻 材料可以调控课堂的节奏,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本次实验中控制的条件较多,材料的成功与否成为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而本次实验中,材料的选用成为了最头疼的事情。如纸太薄,不能承重,纸太厚,承重太大。垫圈太轻,数量需求太多,垫圈太重,不能感受到力的逐渐增加。纸的厚度的实验中2倍、4倍厚的纸采用胶水全部粘住,实际上大大地改变了纸的厚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2、4倍厚的纸。而简单的一层一层地往上叠则空隙较大,也不能算是2、4倍厚的纸,而且纸的厚度的数据并不比宽度增加并不占优。虽然在本课的操作时,也能体现厚度的增加大大提高抗弯曲能力,但总觉得有点蒙混过关的感觉,与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相违背。如果能找到同种材料制成的厚度不同的纸张,那该多好呀。3.体验和猜测不仅仅是形式体验和猜测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思维过程。在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木条来改变横梁影响它的抗弯曲能力和预测的垫圈个数是很有必要的。有过这样体验和预测的学生,面对实验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思考肯定会更加深入。4.数据分析要深入每堂科学课上总会出现许多数据,很多教师并不会去利用它,我执教的抵抗弯曲一课中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实验是学生分组同时进行的。我把每一小组的数据都汇总在一起,宽度和厚度这两个实验的数据同时出现同一版面上,把学生的数据充分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纵向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也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横向分析数据可以精确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如果发现哪组数据有问题还可以重演实验发现问题所在,一般是不变量没有控制好,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这样才能使实验更科学更公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