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3)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1 抵抗弯曲|教科版 (3)

ID:1080115

大小:4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形态各异建筑,这节课我们将从形状和结构的角度探索建筑的奥秘。2、视频——建筑内部框架结构。这个框架是由什么组成?(梁和柱)3、其他建筑中有没有这样的结构?生圈出课本图片中的梁和柱。4、课件:建筑倒塌图片。继续找梁和柱。5、为什么很多的柱还在,梁却倒塌了?筷子弯曲的实验。6、小结:对于建筑物来说,横梁更容易因为压力变形。(板:梁比柱容易弯曲)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要研究重要问题。板题目:抵抗弯曲。二、猜想——横梁抵抗弯曲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1、由于超重使桥倒塌图片,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地猜想一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宽度、厚度、跨度、……)2、刚才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但科学不能只停留在猜测上,今天就让我们用实验先探究宽度对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4 三、师生共同制定实验研究方案1、要知道随着宽度的改变(板:变量),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怎样变化?这个实验你打算怎样做?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l考虑实验材料的选取。我们用纸来代替横梁,这其实就是我们科学上常说的做模拟实验。l改变条件:纸的宽度(1倍宽、2倍宽、4倍宽),为便于比较,要成倍变化l不变条件:纸横梁的长度、厚度……相同l实验操作标准: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此时所放的垫圈个数-1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垫圈应该集中放置放在桥梁抗弯曲能力最弱的地方(中间)。3、学生实验4、汇报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板书: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强)四、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1、通过第一个实验,我们发现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强。接着我们要进行“纸梁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研究”。2、根据第一个实验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猜测一下,随着厚度成倍地增加,纸梁分别可以承受多少的重量?为什么这样猜测。3、这个实验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4、学生实验汇报,电脑产生折线图,并分析实验数据。厚度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明显增强。5、小结:4倍宽的材料其实和4倍厚的材料一样多,但是他们的抗弯曲能力却大不一样。五、应用知识,延伸思考1、课件出现横梁图,你们认为它应该怎样放更好?(课件出示:平放,立放)为什么?2、拓展思考:横梁真的是越厚越好吗?假如我不断地增加它的厚度,建筑的结构就会越来越坚固吗?(课件演示不断增加厚度的梁)。4 请同学们回家继续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板书:抵抗弯曲变量宽度梁比柱容易弯曲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强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定量材料长度跨度厚度实验记录:一、纸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的研究不变的条件:厚度、长度、跨度……预测放几个垫圈实测(个)改变的条件:宽度1倍2倍4倍我们的发现:二、纸梁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研究不变的条件:预测放几个垫圈实测(个)改变的条件:1倍2倍4倍我们的发现:三、对比两个实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4 教学反思:1、我觉得比较中规中矩,在某些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课堂的生成按照我的既定思路去进行,没有擦出大的火花;2、多媒体运用较好,那个利用EXCLE表格归纳同学们实验数据的表格很好,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全班同学的实验情况3、没有关注到细节,比如搭纸梁的跨度问题,很多学生在实验中没有控制好跨度,造成一定的实验误差。以后再实验的设计上一定要想得更细一些。4、课堂的调控能力较好,学生有序地实验、汇报,说明平时注重抓好课堂常规还是有成效的。5、本节课的实验没有拓宽深度和广度,没有为下节课做好铺垫。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结束了上课,没有适当为学生留下下节课的悬念。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