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年级:六年级下册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本课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大多十一二岁,大多对拱形以及拱形承重的事实有了基本的了解;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拱形为什么能承受较多的压力一定充满好奇并随之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渴望;再加之他们在之前三年的科学学习中初步形成的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教师适度的指导,是可以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得到数据的梳理,推想拱形承重时的受力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体验创造拱桥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做拱形的纸、垫片、搭瓜皮拱的瓜皮、抵住拱足的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游戏:1、手握鸡蛋,看是否把鸡蛋握碎。2、跳山羊,比较坐着和弯腰所受到的力。目的:让学生感受拱形的力量。二、探究活动一:拱形桥和平桥承受压力的比较探究
1、观察比较,发现桥形状,认识拱形各个部分播放PPT,一组学生熟悉的桥,让学生比较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导入新课,板书:拱形的力量引入课题,打开课本33页为什么人们把大多数桥都建成拱形的呢? 引入课题,打开课本33页2、教师演示,做一个纸拱放在桌子测试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的压力,学生注意观察。播放PPT,让学生发现拱在受压时,拱脚会向两边推,会产生向外推力。引领学生分析拱形承受力后力的传递情况,向下——向外——推力。 3、怎样使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呢?(用书抵住拱足)刚才大家看到压力的增大,拱变得怎样?4、画拱形受力后力的传递情况示意图。5、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要是我们继续在旁边加书本,拱是不是会一直都这样,承受的物体会越来越多呢?三:自主探究,收获证据 1、各小组结合老师为大家提供的材料,讨论以下,你们想怎么实验? 2、学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3、播放PPT出示温馨提示。 4、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拱形的力量”实验记录表 实验类别 实验方法 现象(承受垫圈个数) 教师演示实验 没有物体抵住拱足 学生分组实验 拱足两边各本抵住拱足 拱足两边各本抵住拱足 拱足两边各本抵住拱足 四:交流、表达,明晰概念 1、各组汇报交流,分析比较后概括总结 2、得出科学结论——建立本课科学概念。 3、如果抵住了拱形承重时产生的外推力,拱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抵的越稳妥,拱桥承重越多。
4、各组派组代表汇报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扩展链接,迁移应用 同学们,在上面的学习中,我们模拟进行了拱形力量的研究。想不想实际做一个拱啊? 1、介绍材料,及提供搭瓜皮拱的瓜皮,及抵住拱足的矿泉水瓶。 2、小组合作尽快做成一个能承重的西瓜拱 。 3、抽出一块西瓜,并且使与这块西瓜相邻的两块西瓜不接触,拱桥会怎么样? 4、试着解释这种现象。(书32页概念) 学生交流——最后完成板书(紧密挤压结合紧密) 小结: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非常智慧,他们利用拱形的特点,用小块的石材和砖搭成了一座座拱桥,这座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赵州桥。它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雨、洪水、地震,仍然屹立不倒,除了采用拱形的形状,它还蕴含着许多的智慧,同学们课下可以查阅资料,了解一下这座桥梁的秘密。作业: 1.留心观察,找找生活中的拱形,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它们的承重秘密。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