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一、一程内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二、教学目标:1、认识拱形,了解拱形在建筑中的应用。2、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逐渐发现拱承受压力大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拱的兴趣三、教学重点:探究拱形承受压力大的原因四、课前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相关的拱形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拱形建筑的图片。①这些建筑在结构、形状上有哪些共同点?这种形状称作什么形状?(板书:拱形)②为什么这些建筑要采用拱形?③今天我们就对拱形的承重能力进行学习研究。(板书:的力量)(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1、实验一:做个纸拱,测试它能承受多少铁垫圈。教师提示:要求不许借助任何物体帮助。①教师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纸拱承受住了几个铁垫圈?它在承受重物时都会产生哪些力?这些力都朝向哪个方向?请同学上台用箭头的形式标出力的方向。重力外推力外推力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是哪些力使纸拱容易倒塌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明】利用观看拱形建筑图片的引入,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拱形并因此而产生疑问。把学生引入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显得自然流畅。设计这个实验并要求不借助物体帮助,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拱形受力的特点,从中发现拱在受压时的受力轨迹,分析拱容易倒塌的原因,为下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做好预设。利用分组实验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交流,了解同伴的思想,学习别人好的思维方式。2、实验二:拱的两边各一放一本书,测试承重能力。教师提示:两边的书不应太厚。
①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提示拱足应避免被书压住)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拱足被抵住后,纸拱能承受几个铁垫圈?承重能力得到提高吗?随着重物不断增加,纸拱的形状有什么变化?造成形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拱的外推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实验三:加厚拱足抵挡物,测试承重能力①学生分组实验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这次实验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这次纸拱能承受很重的重物?抵住拱足和加厚抵挡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4、引导学生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拱在承受重物时会产生向下的重力和向两边的外推力,正是这外推力才造成纸拱容易倒塌,不能承受太重的重物。只有抵住纸拱的外推力才能提高纸拱的承重能力。5、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在建筑中大量的采用拱形。(三)拓展延伸:介绍赵州桥,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多年,还如此牢固?在学生初步感知拱形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用两本书抵住拱足来增强纸拱承重能力的实验,再一次观察纸拱受力的特点。随着压力的增加,纸拱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最终明白拱形承重的秘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与导入呼应,验证自己的预测。拓展学生知识空间,并学会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拱形的力量外推力重力外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