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教学设计旬阳县甘溪镇中心学校郭庭霞一、教材依据《做框架》是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等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第五课的内容。二、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结构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发现斜杆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加固一个立体框架。从教材上看,本课是一节制作课,但又不是单纯的制作课,编写者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样做框架,为什么这样做?这类课往往与单纯的制作课造成混淆,为了避免学生最后的收获只是“我会做框架了”,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探究与制作”相结合。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么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用事实证据来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知道科学是讲证据的,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设计、合作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必要,获得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五、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六、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橡皮筋、筷子。七、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尧柏水泥厂图片)2.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电视塔等)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3.师介绍:像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在建筑学上叫框架结构。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框架,研究框架结构。(板书:做框架)1.观察介绍。2.交流对这些物体的认识。(设计意图:用我们本地的有名建筑,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尧柏水泥厂传送带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给学生设下悬念。)二、实验(一)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长方形框架1.关于框架结构你们最想研究的是什么?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框架结构的建筑,它们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2.这些形状的框架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
3.教给学生橡皮筋的缠绕方法。4.教师观察指导。5.这么容易变形的四边形你们能想办法加固吗?6.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加斜杆后的正方形在结构上有什么变化?(把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1.观察思考,提出问题。2.小组合作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3.把手放在框架的顶端,用手按一按,再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一样?4.交流感受(三角形框架不容易变形,比较稳固;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5.小组讨论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6.加固、展示。7.观察、交流。
三、实验(二)制作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1.出示已做好的正方体框架,激发学生挑战欲望,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2.为了迅速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好的方法和建议?3.巡视指导(分工、木棒位置、皮筋捆扎方法……)。4.测试我们的框架承重能力有多大?(在上面放课本)5.指导学生加固正方体框架,讨论:可以在什么位置加斜杆?加几根?如果正方体承载的是向下的压力,那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做正方体时,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不急于动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斜杆,学以致用,便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另外让学生思考:如果正方体承载的是向下的压力,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用较少的材料来制作承重能力较好的正方体,向学生渗透了节约意识。)6.作品展评。7.为什么这个简单的正方体框架能承受如此重量?8.数一数这个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最终框架的稳定性还得归功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当学生在数框架中三角形的个数,发现三角形个数越多,稳定性越好时,三角形稳定性的科学概念已经成为学生脑海中又一深深的烙印了)9.如果把这个正方体框架的小棒换成钢铁,你们认为结果如何?再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这些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一般是什么形状?解释这是为什么?1.讨论、交流。①先做两个正方形,再用4根棒把两个正方形连接起来。②橡皮筋的缠绕方法与四边形框架上缠绕的方法相同。③每条边尽量相等。
2.小组合作,制作正方体框架3.讨论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方法4.小组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5.测试加固后的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大?(1)猜测(2)测试6.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让学生从中体验框架结构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四、应用拓展555555555555555555�뇅薛薛嵱䝱䞅355555555555䡋6䩏䩐䩑䩞⡯
䡋6䩏䩐䩑䩞⡯ᔪ嵨댉ᘀ≨鄹㔀脈䩃䡋6䩏䩐䩑䩞⡯䡋6䩏䩑䩞䩡666666666666666ó66666666666Õ66666였666666·66666뜀666666¨66666餀66666666666餀666666·66666뜀66666666666뜀66666666666666666666666
14愁摧䟾-14䒾14䓰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晦䁚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귁禓䭡䮭㦭㦭䮭-14141414141414䡋14䩏䩐䩑䩞⡯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폧럧膛染㝍⇓14ᔪ嵨댉ᘀ⥨饑㔀脈䩃䡋14䩏䩐䩑䩞⡯ᔳ嵨댉ᘀ灨洗䈀Ī䩃䡋14141414141414Ī䡋1414141414141414141414ð1414141414141414141414ð1414141414툀1414141414141414141414됀141414141414¥1414141414踀141414141414q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圀怂ᎄ朅嵤댉氀
15ÿ15151515最嵤댉氀
16ÿ161616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퓪껂飂껔炂喂퐾®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䩏䩐䩑䩞⡯瀁彨幞22䩏䩐䩑䩞䡮⡯瀁彨幞琀22䡋22䩏䩐䩑䩞⡯䡋22䩏䩐䩑䩞⡯ᔪ嵨댉ᘀ╨鰐㔀脈䩃䡋22222222222222â2222222222吀222222222222:2222222222㨀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晉22②朁嵤댉氀
23ÿ232323贀23摫2323␖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