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描写,使他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鲁迅、萧红常识;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萧红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细腻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2.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萧红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导入二、介绍作者1.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迺(nǎi)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毕业于女师大附中,著有《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代表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31岁的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2.萧红和鲁迅的交往:1932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到道里商市街25号(今道里区红霞街25号),有了自己的家。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像亲人一般照顾他们,使这两个异地青年在上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标明小节。(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2.通读短文,谈谈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他人……3.细读课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示例:第一段主要写鲁迅的笑。反映了鲁迅生活中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特点。第二段主要写鲁迅先生的步态,步态往往反映人物精神气质。四、细读赏析
从下面几处细节赏析鲁迅先生形象:A.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讨论:通过鲁迅先生的话,让人了解到鲁迅先生真实的生活侧面,了解这样一位伟大的精神导师,工作上废寝忘食,生活追求简单。B.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讨论:我们分明能够感到作者在追忆一位精神上的长辈,字里行间都是以一个女儿的口吻语气进行倾诉,对鲁迅先生的钦敬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五、课堂小结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六、拓展阅读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同: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异: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而《回忆鲁迅先生》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较充实。而且《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七、布置作业1.背诵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和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臧克家写的《有的人》。2.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