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建高塔执教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2、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3、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教学重点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教学难点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教学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得出结论。(第1课时,总第14课时)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修订与补充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1、课件出示高压电线铁塔、石油钻井铁塔。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这样的塔吗?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2、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做一次导游,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世界上著名的塔(板书:塔)(课件展示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电视塔)。并作简单介绍。各位游客,领略了世界名塔的风采,让我们思考一下: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学生交流。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这些塔建造的都很高,然而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已成百上千年了,直到今天,它们风采依旧,稳定不倒。仔细观察这些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些高耸入云的塔经久不倒的秘密在哪儿呢?你们猜猜,把猜想的结果写在导学案上。写的猜想要清楚、简明。(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5、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三个塑料瓶,装水的容器。课件依次出示:1、怎么放塑料瓶最容易倒?2、怎么放塑料瓶不容易倒?3、怎么放,塑料瓶最不容易倒?学生单独上台演示,并且说说自己这么放的理由。4、学生检验。5、讨论:为什么第三种方法不容易倒?(上面小些、轻些;下面面积大些、重些)。6、因势利导: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原理来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塔”。(补充板书:建高塔)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教师出示建塔所用材料。2、分组讨论建塔方法,并画出高塔草图,全班交流。3、课件出示建塔要求及标准。4、各小组动手建塔,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活动中。5、展示、比较、检测各小组的建造的“高塔”(高度、抗风能力)四、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1、优秀建筑队代表交流本队建高塔的思路和方法。2、抗风能力不够强的小组代表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3、引导学生小结学生总结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相机完成板书。五、课堂延伸1、群塔欣赏。2、交流生活中利用塔的构造原理制作的物体。六、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第1课时,总第14课时)
结束语:同学们,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奥秘都会被你揭开。教学活动组织流程修订与补充(第1课时,总第14课时)
板书设计6.建高塔风阻小上上小轻下下大重稳固教学反思与随笔1、由于学生绘图的能力不强,绘草图花费的时间稍长了一些,图太小,交流时下面的学生看不清。2、建塔的材料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各组塑料瓶的大小有差异,条件不统一。学生在建塔时都只增加下面的重量,没有去想法如何增加底部面积来增强高“塔”的稳定性。有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还没有把“塔”完全建好。3、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审签人(第1课时,总第14课时)
审阅意见审阅人:时间:(第1课时,总第1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