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神奇的小电动机》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神奇的小电动机》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3单元第5课。本单元的教学是从“电和磁”课题开始的。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磁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研究最简单的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到小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动能。本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1)观察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小电动机,结合课本阅读,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培养观察能力。(2)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在了解小电动机构造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准备好的学具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储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知道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2)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它为什么会转动;(3)经历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3、本课的重、难点本课重点:(1)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2)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过程。本课难点: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过程4、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已撬开锁片)、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导线、大头针二、教法选择:为了较圆满完成本次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1、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2、探究式实验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表达等。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引导者、组织者,如提示观察的重点、实验的步骤等。三、学法指导: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完成三个活动:1、观察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通过实物观察,参照课本阅读,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2、猜想,猜想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起来;3、检验猜想:按照书上的方法步骤,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进一步了解影响转子转动快慢与方向的因素。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主要指导学生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小电动机各部分的名称及换向器的作用;2、自主探究实验:指导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实验,互相合作。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观察、实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交流,作出分析判断,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表达”的过程,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1、激趣导入:上课初始,我出示小四驱车,请一学生启动小四驱车。并提出问题:小四驱车为什么会动起来?学生可借助已有的经验,充分表达,之后我打开四驱车的盖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里面的电池和小电动机,引导学生得出小四驱车的行驶离不开电和小电动机。接着提问: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它一通电就能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电动机,揭示课时。这个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四驱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引导观察,自主认知让各组学生拆开小电动机,实物观察并对照课本认识小电动机的各个部分,幻灯片出示导学案:拆开的小电动机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包含着什么?这部分知识书上介绍很明白,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学会,这也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的好习惯。再提示学生在观察中联想:转子有线圈绕在电芯上,你联想到什么?如何验证?这个问题在学生已学习了电磁铁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结论,并想到用大头针来验证,验证过程也交给学生来做。接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电流是沿着怎样的路线流过线圈的?各小组展开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电流的路线。这个问题相对抽象,借助课件可以让电流路线具体化。3、引导猜想,自主探究在了解了小电动机的构造之后,让大胆猜想一下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在学生充分表达之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P58—59电动机转动的秘密这部分,并根据书上的步骤用课前准备材料安装实验装置,老师用课件展示导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动手操作、自主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对猜想的验证。4、小组汇报,引导表达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探究的结果,小组成员可作补充。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启发学生通过表述来整理自己刚获得的认识,因为这个认识可能还是模糊的。5、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让学生课后调查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了电动机,通过这个问题培养学生调查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动机的用途的认识。五、其它: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具体做好以下几点:1、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成为经历的主体,因为经历是个人的,没有个体的主动参与就不能获得,所以在教学中我敢于放手,敢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摸索;3、让学生经历更长的过程,本节课从准备材料到课堂学习再到课后调查学生经历的过程比课堂中学习的过程要长,长时间的过程更容易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印象。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word教案一、教材解析《种类繁多的动物》是科教版第四单元第课,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各种种类繁多的动物的同时学会给动物分类,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将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范围进一步扩展,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二、教学目标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2、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主要特征。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三、教学重点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四、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体会种类丰富的动物世界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种类繁多的动物,要在动物前面加上种类繁多这个定语,绝对不夸张,目前为止,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那么这么多的动物中你们都知道哪些呢?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储备量,看看大家到底认识多少动物。2、小组讨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名称,以三分钟为限。3、小组汇报,量多者为胜。(二)图片欣赏,初步分类
同学们认识的动物可真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让大家来欣赏一下。1、多媒体图片欣赏动物图片2、思考:这么多的动物我们该如何给他分类呢?试着用自己的标准给图片上的动物分类。完成表格。预设:可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来分类,分为大的动物和小的动物2类;可根据动物生活的场所分为水中的动物,陆地上的动物;也可以分为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等等。3、指名汇报成果,教师适当点评,有疑问共同探究。(一)尝试体验,学习新知同学们的分类方法都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科学家们经过长期探索也形成了一定的分类方法。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将以下几种动物分成了两组。1、Ppt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两组图片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鸟、狗、鱼、蛇第二组:章鱼、蝴蝶、蜗牛、蚂蚁2、观察图片,思考,这两组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教师可适当引导)预设:有没有骨骼,体型大小等。3、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能力可真仔细,的确,是否具备骨骼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否具备脊椎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种分类方法的重要判断方法。4、Ppt出示鸟、狗、鱼的骨骼图片
⑴指一指,以这三种动物为例指出哪里是脊椎。⑵教师总结:像这种连接其他骨骼支撑起整个骨架的骨头我们就叫脊椎。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骨,把动物分成两大类。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⑶摸一摸,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摸一摸后背中间的脊柱。⑷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具有类似的脊柱?⑸练一练。依据动物有无脊柱,再次给课前所示图片中的动物分类。(四)深入学习,探究解疑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可以分为2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2大类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类别。1、Ppt出示图片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其它脊椎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鱼类2、分别讨论脊椎动物中的每一类有什么特征。昆虫有什么特征。3、思考:动物大百科:鲸鱼是什么动物?蟋蟀是脊椎动物吗?蜘蛛是昆虫吗?(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六)评价练习在下表第三列尽可能多的填写动物名称。(出示课件)脊椎动物哺乳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类其他类自我评价4种以上 3-4种 2种以下☆☆☆ ☆☆ ☆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