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1、本课在学习动物的分类、学习动物的特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探究,或凭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或借助同伴的交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2、动物世界奥妙无穷,动物种类纷繁复杂,本课通过学习动物的种类,认识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使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世界奥妙的欲望。3、通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动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欣赏自然,珍爱生命。【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种类繁多的动物》。
三年级时学生们已经研究过周围的动物,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积累,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又通过本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的学习,学生更加了解了他们所熟悉的校园中生活着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那自然界会有多少种动物?这个问题必然会引发学生了解动物种类的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说,每个学生能说出的动物名称都将数不胜数。但是动物怎样科学地分类,学生们并不清楚。基于这样的原因,本节课以学生常见的动物为研究基础,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活动感受动物的种类繁多,从而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骨骼中有没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经验和思维特点,他们理解鸽子、狗、鲤鱼等动物是脊椎动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也必将为本节课继续研究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更多类别的动物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身体特征比较明显,这些类别中的动物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对比观察,继续培养学生根据生物的身体特征给生物分类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分类是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小学生有过多次研究动物的经历,他们已经认识到地球上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给常见的动物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教学难点】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动物的卡片。【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学1.让同学们预习本课内容,由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提出构建科学知识树。2.观察图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3.提出问题: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有多少种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你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上面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吗?二、互动探究对常见的动物按运动方式、生存方式、食性、身体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学生用ppt翻页笔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对学生作出补充及评价。教师总结归纳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作示范引导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小组讨论,教师听取学生讲的,然后请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对学生所讲的进行补充及评价。三、交流展示
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的骨骼,提醒同学们看红色线标注的特殊的骨骼。观察比较:鸽子、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都有脊柱)学生自己标识出书上动物图片的脊柱,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找出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学生起立,先摸摸背后的脊柱,再摸摸同学背后的脊柱。小结:科学家就是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了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重要标准。介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几种代表类型及特征。四、达标检测学生完成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教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