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选择了它们 教学背景分析: 在学生前面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研究的根底上,这节课继续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教学设计思路: 这一节课从观察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地方,表现出不同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入手,引领学生观察、思考、推测,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进一步构建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物,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另外,在生物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同时,强调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图片:北极狐、北极熊、北极狼、北极燕鸥、爱斯基摩人等极地生物,人工培育生物的相关图片资料:人工养大雁、人工养蛇、人工养蝉,青蛙〔绿、黄〕 2、视频资料:极地动物、动物的自我保护 3、教学课件: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青蛙的变化,狐狸的毛色变化 3、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板书设计:谁选择了它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出新课: 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可播放视频:动物的自我保护〕,而同一时代的扬子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 二、探究活动: 〔一〕、青蛙的去与留 1〕给动物填画环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播放青蛙的变化动画〕提问: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4〕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分析资料,激发兴趣〕 1〕谈话:刚刚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图片〔播放狐狸的毛色变化动画〕,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 2〕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 3〕阅读书中左侧文字: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4〕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学习评价单:研究报告〕 A、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B、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选择改变着生物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说说人类是怎样把野生的变成人工培育的?〔图片:人工养大雁、人工养蛇、人工养蝉〕也可播放一段动画——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提问:大家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3〕总结: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 三、拓展性活动: 学生课下继续收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四、课堂总结: 1、总结并板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说你此时此刻对“谁选择了他们〞的认识。 2、你对这节课你的实验、分析能力满意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