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导入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相关常识
骇()孤孀()掳()惶()急疮疤()渴慕()疏()懒惧惮()矩()懿()灸()诘()问字词注音hàishuānglǔhuángchuāngbāmùshūdànjǔyìjiǔjié
词语解释惶急:诘问:惧惮:渴慕:面如土色:情有可原:恐惧着急。追问,责问。害怕,畏惧。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些愚昧迷信,略显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感知人物形象
品析情感1.从这些事情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大不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2.课文写了长妈妈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讲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重点写买《山海经》的事。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主题,所以这样安排。品析情感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并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探究真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从此完全消灭了。”【在文中勾画】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文中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为什么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交代了我急于得到《山海经》的原因,并说了“我”求之而不得的念念不忘,为下文“我”因阿长买到《山海经》又惊又喜,产生新的敬意打下感情基础。探究真情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她怎样到处打听,想象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象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探究真情
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有着怎样的感情?同情和怀念之情
文章结尾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仁厚黑暗的地母”指什么?这个深切祝福的结尾,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同时,也法人深思。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另外鲁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不愿意想到目前中国这个黑暗的现实,所以就回忆过去,回忆自己相对现在而美好的童年时代。所以这种情思和祝愿越强烈、真诚,就越能反衬出对“目前社会现实”的否定和憎恨。探究真情
另外,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文章结尾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仁厚黑暗的地母”指什么?
课堂小结好了,《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就学到这里了。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去思考一个问题,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人呢?课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