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学习重难点
鲁迅
鲁迅其人请你简要叙述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作者简介
篇目出处文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朝花夕拾少年闰土呐喊小说社戏小说呐喊我们学过的鲁迅作品
骇()掳()悚()惶急()疮疤()渴慕()霹雳()诘问()惧惮()孤孀()hàilǔsǒnghuángchuāngmùPīlìjiédàn读准字音shuāng
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一(1—18):回忆阿长的往事。二(19—29):写阿长为我寻赠《山海经》。三(30—31),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怀念之情。
研读第一部分(1—2段)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下文的作用。初识阿长
概括出写长妈妈的事件,并说说这些事件体现了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整体感知第一部分初识阿长
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睡觉时摆成“大”字元旦有古怪的仪式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饶舌多事——淳朴无知长妈妈小结——不拘小节、粗俗迷信,善良真诚初识阿长
嘁嘁喳喳……对我过分的管束
睡相不好看,“大”吃福橘的古怪仪式
分析“吃福橘”事例(8—12段):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石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溜溜”,这也与她青年守寡生活不幸有关。初识阿长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研读第二部分(19—29段)——阿长为我寻赠《山海经》,思考问题。1、作者在写长妈妈买《山海经》之前,为什么要写“叔祖”的疏懒?(19—20段)与下面写阿长为我寻赠《山海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我”对阿长的感激。读懂阿长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22段)——课后第三大题“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读懂阿长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读懂阿长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6段)——课后第三大题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帮“我”;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但不识字的阿长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读懂阿长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对阿长产生强烈的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读懂阿长
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睡觉时摆成“大”字元旦有古怪的仪式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回《山海经》饶舌多事——淳朴无知——热爱关心孩子长妈妈第一、二部分小结——不拘小节、粗俗迷信,善良真诚初识阿长略写详写
小结——读懂阿长(通过以上理解,你觉得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后第一题)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饶舌、粗俗、好事、有许多麻烦礼节,而又心底善良、爽朗、热情、淳朴、宽厚、仁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1、文中最后两段除了记叙,还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的怀念之情?研讨第三部分(30—31段)
2、文章最后两段为何补叙阿长的身世?明确:补叙阿长身世表明了阿长一生的不幸遭遇,更能体现她的性格,让人们更能理解她的行为,表达作者对她深深的同情。研讨第三部分(30—31段)
标出文中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难点探究: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采用了什么写法?憎恶新的敬意完全消失敬意淡薄敬意空前的讨厌不大佩服不耐烦怀念欲扬先抑
难点探究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归纳主旨:
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1、欲扬先抑的手法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4、过渡与照应的运用写法研讨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1.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写法研讨
在写长妈妈的这几件事情中详写了买《山海经》这件事,略写了其他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略写的内容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写法研讨
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写法研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4、过渡与照应的运用写法研讨
照应: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写法研讨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