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阿长与《山海经》
加入VIP免费下载

06.阿长与《山海经》

ID:1082044

大小:3.65 MB

页数:80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本文学习目标:一:通过拎读,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二: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三: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四: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 鲁迅 鲁迅像(1933年)鲁迅像(青年時期)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其人请你简要叙述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鲁迅、许广平与周海婴 篇目出处文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朝花夕拾少年闰土呐喊小说社戏小说呐喊我们学过的鲁迅作品 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学习课文。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复习旧知识 题解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阿长”,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山海经》”,书名。题目为一并列词组,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早期百科全书——《山海经》 早期百科全书——《山海经》《山海经》,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民俗、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经典图读山海经》封面文鳐鱼 《帝禹山河图》局部 阿长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请学生看书谈谈长妈妈的外貌特征及来历 舫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陆玑粗拙斋haìlǔsǒngzhāifǎnghuángchuāngbājiéwènkěmùpīlìjīzhuō惊吓;震惊把人抢走害怕恐惧着急追问;责问非常思慕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解释词语1憎恶:憎恨;厌恶。忘却:忘记。倘使:假使。郑重:严肃认真。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烦琐:繁杂琐碎。空前:前所未有。门房:看门人。老妈子:老太太。面如土色:形容极端惊恐。即觉:立即察觉。 解释词语1深不可测:形容极其深奥。情有可原:这种情况可以原谅。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渴慕:迫切的羡慕。莫名其妙:名,说出。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咒骂:恶毒的骂。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一处居住。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解释词语地母:大地。霹雳:原指强烈的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怨恨:强烈的不满或仇恨。粗拙:粗糙低劣。图赞: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过继:从同一家族中收养孩子。这里指阿长的过继儿子,名叫五久,是一个裁缝。忠厚:忠实厚道。孤孀:没有孩子的寡妇。仁厚:仁慈忠厚。 理解下列疑难文句1、“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1)2、橘子为什么称“福橘”?(6)3、“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17、26)4、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19)5、“制艺和试帖诗”具体一点讲是什么样子的?(19)6、“石印”是怎么印刷的?(29)7、“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29)8、“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31) 理解下列疑难文句1、“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1)2、橘子为什么称“福橘”?(6)3、“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17、26)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这种隐鼠“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因为带有“福”字,为取吉利,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 理解下列疑难文句4、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19)5、“制艺和试帖诗”具体一点讲是什么样子的?6、“石印”是怎么印刷的?(29)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先将原稿用特制的墨写在药纸上,再轧印在石版上,涂上桃胶,干后用水擦净,然后涂油墨印刷。制艺是摘取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立论的八股文。试帖诗,大抵取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一般为五言八韵。 理解下列疑难文句7、“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29)8、“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神赐福于她,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 在鲁迅的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连真实姓都不为人知,也不会识字作文,作者却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请认真阅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吗?那就请你回答几个问题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 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本文可分为四部分一、(1—2),介绍长妈妈的身份及名字的来由。二、(3—18),叙述阿长的缺点,愚昧思想等,表达了“我”的“憎恶”、“讨厌”之情,也写出了她难能可贵的淳朴和直率。三、(19—29)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表达了她对“我”的关心。四、(30、31),写“我”对阿长的怀念和祝愿。 还记得拎读吗?拎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谋杀”我的隐鼠“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是什么?明确:1、“谋杀”我的隐鼠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成“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5、懂得很多道理6、讲“长毛”的故事7、给我买《山海经》整体感知 读懂阿长:——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从这些事,可看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整体感知 不大佩服常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懂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讲长毛攻城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憎恶新的敬意完全消失敬意淡薄敬意空前的讨厌不耐烦怀念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敬意消失 炎帝山海经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探讨分析从课文的情感基调来讲,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何前文作者要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尊敬喜爱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以此凸现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怀念。这样让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1~5段:长妈妈有什么特点?1、喜欢“切切察察”2、对我管束很严3、睡觉摆”大“字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不大佩服 6~17段:1、烦琐的规矩2、元旦早晨吃福橘3、“长毛”的故事迷信而淳朴善良、关心爱护我无知而淳朴不耐烦特别的敬意 18——28段:买《山海经》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2、当阿长来问此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当阿长说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4、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5、“这四本书,……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重点研读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而且文章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同时“阿”字也有亲昵的意味。 作者叙述有关长妈妈的一些琐事之后,笔峰一转,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我”渴慕着绘画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1、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说明“我”对从她里得到《山海经》没抱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同题异构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悚,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又惊又喜,感激不尽.....前处有调侃意味此处有称颂意味同题异构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因为“我”对她能帮“我”这件事没抱过希望,但她却记住了“我”的渴求,并在告假回家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我”买来了“我”渴慕却无法得到的《山海经》,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无异于“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因为作者儿时念念不忘《山海经》,却一直求之而不得,而没有文化的阿长竟想方设法去买来了。同题异构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长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综前所述,作者详写买山海经的事件,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呢?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 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地位低下。——长妈妈是一个粗人。——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连真正的名字也没有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多事,切切察察不拘小节麻烦规矩多愚昧,无知,似有阿Q精神心地善良,仁慈,善于帮助别人精读精读并按以下句式说话:“读文章____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重点与难点(写作特色)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2.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照应: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这是什么写法?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文章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三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情。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同题异构 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少年鲁迅对这些事情感态度如何?事件详(略)写作者感情的变化喜欢切切察察略写最讨厌讲长毛的故事较详空前的敬意元旦吃福橘较详辟头的磨难、不耐烦“大”字形睡相略写无法可想(吃尽苦头)买《山海经》详写霹雳、震悚、发生新的敬意旧的怨恨完全消失 1、人们对阿长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2、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3、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5、讲述“长毛”的故事6、谋害了我的隐鼠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略写详写围绕中心详细得当 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思考:明确: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文章小结: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事实。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写的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山海经》是作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他将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永久的怀念,以浓厚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 1.选词填空:(l)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完全、全部)消灭了。淡薄消失又却完全诘问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判断正误(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对错错对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请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像,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与鲁迅对话。想像创新 想像创新阿长: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寻找“阿长”:——回想身边的“阿长”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周记) 母亲①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②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③望着这个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拓读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⑤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⑥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拓读⑦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唠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唠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拓读⑧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⑨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养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⑩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⑾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1、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我”对后母的反感,这两处是:2、文中以为线索,具体写到母亲的三件事:使母子之间由排斥到理解到无限热爱。文章第①段和第(11)段内容又完全一致,在写作手法上属于:3、第⑧段省略了千言万语,请你将作者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要与原文情境、情感基调相符合。)4、第⑩段“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的弦外之音是:第②段:“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第③段:“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我”与母亲的情感步步加深母亲允许“我”悬挂生母的照片,母亲“背”我去医院,母亲送小姐姐出嫁,呼应。母亲有旺盛的生命力;母亲成了儿子的天空,成了儿子的精神支柱,沐浴在母爱的芬芳里,儿子希望母亲永远活着。 安徽省凤台县第四中学胡化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