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长与《山海经》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的散文集()。七年级时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散文诗()以及小说()。2.《阿长和〈山海经〉》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填写体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若干件生活小事,运用()、()的写法,在批判长妈妈封建愚昧的同时,更多的是讴歌了长妈妈平实、朴素的爱,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敬意。3.作者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5月,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等,散文诗集有(),散文集有()。4.课文题解:(1)阿长: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绍兴东浦大门人,死于一八九九四月,夫家姓余。 (2)《山海经》: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题解:作者把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因为阿长为作者寻购赠送了作者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基础知识5.给生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惊世骇俗孤shuānɡ掳走震悚huánɡ急chuānɡbājié问渴mùshū懒pīlì惧dàn陆jī郝懿行规jǔjǐnɡ子针jiǔ6.多音字辨析:(1)长:阿长生长(2)辟:复辟辟头开辟(3)大:大抵大夫 (4)诘:诘问诘屈(5)空:空前空闲 (6)背:后背背包(7)模:模范模样 (8)折:折本折腾折磨(9)帖:妥帖字帖请帖 (10)薄:薄厚淡薄薄荷 (11)恶:恶习恶心可恶 wū(文言文中表感叹的词)7.形近字辨析:⑴玩shuǎ需yào⑵shuāi弱āi悼⑶xù说饶shù⑷通xiāo云xiāo⑸惊hài应ɡāi⑹烦suǒ封suǒ⑺保mǔmǔ指⑻粗zhuō相形见chù⑼一zhū草zhū儒珍zhū⑽爱zēnɡsēnɡ人zènɡ送⑾规jǔjù绝火jù⑿chán师 惧dàn dǎn子 dān精竭虑 ⒀zhěn头shěn阳dān误⒁针jiǔ脍zhì人口烈日yányán⒂拥jǐ经jì肚qí⒃竹ɡān木ɡānkān物⒄hài人听闻应ɡāikè不容缓⒅走一tànɡtǎnɡ若tǎnɡ下⒆jié问 jié白 jié据8.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恐惧着急。【】追问,责问。【】害怕,畏惧。【】因恐惧而颤动。【】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从情理上可以原谅。【】严肃认真。【】疏散而不惯受拘束。【辟头】开头。【】把人抢走。【】繁杂琐碎。【】粗糙低劣。【空前】前所未有。【】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元旦】文中指农历正月初一。文本细读 9.文章感情线索:《阿长和〈山海经〉》这篇散文,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来展开。从开始的“不大佩服她”到中间的一时而有的“空前的敬意”,到后来这种敬意“逐渐淡薄起来”和“完全消失了”,进而到因买《山海经》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概括为:讨厌→敬佩→不敬佩→歌颂。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的波动中,我们随着作者走完一条起伏跌宕的情感历程,体味到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敬爱。 10.作者不知道阿长姓什么,只记得连“阿长”这名字也不是她自己的;作者对她的称呼也常变化。这类“称呼”都有哪些?为什么会有不同称呼?**(称“长妈妈”,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叫“阿妈”,连“长”字也不带,显得亲切;叫“阿长”,是因为她谋害了自己的宠物隐鼠。称呼变化反映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有变化。)11.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几经变化,有“憎恶”,有“讨厌”,有“敬意”,以及敬意淡薄,消失之后又发生“新的敬意”。文章末尾则是深沉的思念和衷心的祝愿。简要而有条理地叙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作者小时候对保姆的感情完全出于童心:“讨厌”是因为她喜欢说长道短,睡相不好,规矩太多。“憎恶”她害死了“我”心爱的隐鼠。“敬意”她给“我”讲了一些闻所未闻的故事。“发生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来《山海经》。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她的迷信、愚昧渐渐谅解,对她的不幸深表同情。而对她的善良和关爱则由理解、感激到深沉的思念。)12.读1段:“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从“我”对长妈妈的不同称呼,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长妈妈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作者曾经收养的一只受伤的隐鼠不翼而飞,作者问阿长,她说是被猫吃了,后来作者知道了真相:隐鼠要顺着阿长的腿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从此作者对阿长产生了憎恶感。)13.读2段:“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中“黄胖而矮”准确地写出了长妈妈哪方面的特征?**()14.第2段中写“阿长”称呼的由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而且充顶了他人的称呼,可见她出身之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情有可原。)15.我不大佩服她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是女工,生得黄胖而矮,也没有真姓名。)16.第3段中,品析“一到夏天,睡觉时她有伸开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7
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一句的表达效果。**(这一句既是对阿长睡姿的描写,又是写“我”对阿长的态度,笔墨俭省,一箭双雕。对阿长睡姿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动词“伸”“摆”“挤”,特写“大”来完成的。写“我”对阿长的厌烦是通过动态的句子来表现的。尤其“也”字把阿长睡之沉、睡之酣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照应上文“不大佩服”,又为下文“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作了铺垫。//比喻修辞,“大”字用得非常恰当,形象地写出了阿长的睡姿,非常传神。)1.阿长最令“我”讨厌的事有哪些?**(喜欢切切察察,好告状,睡相不好。)2.第4段:“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母亲委婉批评阿长的语言,按时长妈妈多给“我”一些空席。)阅读6---11段:3.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认为“不耐烦”,“烦琐之至”,“非常麻烦”。)4.第6段:“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上。”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文章用多种方法细致地描绘了长妈妈,请分别找出写她的动作、神情的词语各三个。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达长妈妈怎样的一个愿望?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6.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的有代表性的语言并说明其作用。**(语言:“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作用是:表现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同时反映了阿长守旧的一面。)7.长妈妈说的话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能从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作出简要的回答吗?其中“郑重”“惶急”有什么表达效果?**(一开始,长妈妈说话神态极其郑重,反复叮咛中含有祈求与命令的口气;刚醒来时,长妈妈动作紧张、神情惶急,提示我;当我说出吉祥话时,长妈妈迫不及待地接下去,连说四个感叹句,还夸奖“我”真聪明,神情十分喜欢。//郑重——是神态描写,可见阿长把这件事看得特别重要。//惶急——表现了阿长祈福的心情急切,迫切期待祝福。)8.请你根据选文并结合课文,对长妈妈这一人物作一简短扼要的评价。**(善良、淳朴、愚昧中更显真诚。)9.仔细读选文,在文中为“规矩”一词找一个比较妥当的同义词。这个词应该是什么?你在生活中定会遇到不少“规矩”吧,请举出一两个例子,并说说你对“规矩”的理解。**(磨难//举例略(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10.第11段:“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作者为什么把阿长的“规矩”看成“磨难”?**(“磨难”表现了少年鲁迅没有体会到阿长的内心渴望。像阿长那样质朴的农村妇女,一生无多大的愿望,只求平安。现实中的太多不幸更增添了她的这种愿望。)11.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与迷信。)12.第12段:“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阿长教给“我”道理和各种礼节,有什么作用?**(从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和爱护“我”的。)13.阿长让我感到不耐烦的事是什么?**(她的许多规矩。)14.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中“空前的敬意”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此之前对阿长除“憎恶”“讨厌”外,没有过什么好感。)15.第13段写阿长讲长毛杀死门房惊吓老妈子一事写出了阿长什么特点?**(阿长讲故事具有生动传神的特点,给童年的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不忘。)16.第16段:“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阿长说的这些话带有什么色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夸张//一方面是长妈妈为表明自己具有伟大的神力所编造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阿长的粗俗,又使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淳朴。)17.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从文中的“淡薄”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当面就叫阿长”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绪?**(淡薄:表明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在减弱。//“当面就叫阿长”体现了作者的不满情绪。)18.第18段:“我”对阿长第一次产生的“空前的敬意”为什么会“逐渐淡薄”乃至“完全消失”?**(那种敬意“深不可测”,也是不可思议的,随着作者年龄渐长,自然会有怀疑;她谋害了我的隐鼠。)读19—29段:19.第19段:“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0.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21.第19段文字写远房叔祖有什么作用?**(告诉人们作者当时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为后边渴望得到《山海经》作铺垫。)22.第19段:对叔祖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他几个方面的特点。略写了他性格(),他爱(),爱(),详写了他()。23.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24.第20---21段:“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我”渴望得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但却求之而不得,为后文阿长使“我”“大喜过望”张本。)25.第22段:“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7
阿长为什么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可以看出阿长的什么特点?1.第22段:当阿长向“我”询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含有什么意味?**(“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不抱任何希望,轻视的意味)2.当阿长问及《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为什么还是对她说了?**(因为“我”当时非常渴慕《山海经》,但凡有人问起,就会把心事说出来。)3.结合原文选出对“无益”解释正确的选项( ) A、没好处 B、没用4.简要说说第22段和第23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后照应。22段写阿长过问《山海经》,“我”不以为然;23段写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我”对她产生敬意。)5.读23段: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6.文章对阿长怎样买《山海经》并没有具体写,这是为什么?**(“我”原来以为没有文化的阿长是不懂得这些文化人的事,文章不写买《山海经》的经过,更能表现出得到《山海经》的意外之情;另外,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想像她如何去到处打听,怎样去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更能突出其有伟大的神力。)7.第24段:在长妈妈对“我”说的话中,为什么是“高兴地说道”?《山海经》变成了《三哼经》,为什么这样写?这与文中的哪一句话相照应?**(能满足我渴慕已久的愿望//阿长并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书,但她知道“我”喜欢,设法买了来。表现了她的善良、热心。//22段:“她并非学者”)8.第25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9.“我”听说阿长买来了《山海经》时,为什么会“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因为阿长“并非学者”,连字都不认识,“我”根本没想到她会买回《山海经》,所以很震惊。除震惊外还有惊喜。//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10.第25段:赏析“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11.读25段:“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12.读25段:“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全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13.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如何理解这几句话?**(这是作者的议论,表明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的心情。) 14.第26段:“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15.第26段:“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16.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17.第26段:结合全文,写出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相照应的句子。**(“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18.第26段:“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什么?这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之情。)19.第26段:“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20.读21—27段: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什么?**(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21.读21—27段: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请写出来,第二个、第三个须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轻鄙——震悚——敬意)(自己概括: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22.读21—27段:概括选文内容:**(阿长为“我”买《山海经》。)23.读27段: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表达“我”对阿长的敬意、感激及对这四本书的喜爱之情。)或:(这四本书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24.读21—27段: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5.读21—27段: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外貌、语言。//略。)26.读21—27段: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7.第28段:阿长买来的《山海经》纸张不好,印刷质量也差,图象和粗拙,作者为什么还说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远房的叔祖说的《山海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因此,“我”7
渴望得到一本有画的《山海经》,但是却久久难以得到,是阿长让“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所以,虽然这本书的纸质和绘画质量都不太好,但“我”却视若珍宝。)1.读27段:“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要这么说?2.读27段:“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最后一段两个加点的“最”字,在表达上起到什么作用?3.读22—27段: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22)‖……‖(27)第一层:作者给阿长简说《山海经》。第二层: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感受。第三层:《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4.长妈妈给作者买的《山海经》并不好,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但作者却对长妈妈充满感激和赞叹,请指出其中的理由。**(长妈妈关爱孩子,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体会到生活的乐趣。)5.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因为孩子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6.第29段:“此后我就更搜集绘图的书”一句对表现长妈妈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得到绘图的《山海经》后,更激发了他搜集其他绘图的书的欲望。完全可以说,作者后来搜集了一批绘图的书,跟长妈妈满足了他的第一个愿望有很大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说,长妈妈是作者的启蒙老师,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第29段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的去搜集这类书了。)8.第26—29段:后来我对阿长产生的“新的敬意”为什么不会淡薄与消失?**(她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书;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做的事使我此后“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对我成长的影响很大。总之,这新的敬意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当然不可能淡薄与消失。)9.阿长给作者买来《山海经》,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震撼,使“我”对她由鄙视、厌烦转为由衷地敬佩,可以说,阿长买来的《山海经》启发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10.读22—27段:通过所选的这段文字,能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热心、关爱孩子。)11.课文重点写买《山海经》的内容,其用意是什么?12.第30段:“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作者对阿长的称呼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在称呼的改变中,折射出“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这有买书的因素,也有成年后对阿长重新审视的因素。)13.读30段:“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中“终于”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1.内容上照应前文,2.表现了作者深深的遗憾之情。)14.读31段:作者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作者对长妈妈尊重、喜爱、同情、怀念。“憎恶”、“讨厌”是用儿时的心态来看,写作时字里行间却充满对阿长的同情、怀念。特别是当她买到“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真爱、敬佩的心情更强烈了。所以,虽然长妈妈死去约三十年了,“我”仍真诚地为她祈祷。)15.体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所寓着的深意。**(作者以饱蘸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这个深情祝福的结尾,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同时,也发人深思。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16.读31段:“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17.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呢?**(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18.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文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么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19.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她怎样跑书店书摊,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20.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情笔墨的着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重点写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惊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21.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并不是被寄托着希望的理想人物,但是我们读起来还是感到无比的亲戚和感动,为什么?**(因为在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2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憎恶”“讨厌”7
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出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1.你认为阿长对少年鲁迅有什么影响?**(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2.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我”讨厌阿长的原因的是( ) A、常喜欢切切察察。 B、不许“我”走动,常向母亲打小报告。 C、夏天睡姿呈“八”字。 D、为“我”购买绘图的《山海经》。3.能表明阿长受到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一句话是( ) A、“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B、“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C、“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D、“哥儿,有画的‘山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2段):简介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3~29段):回忆阿长的几件事。 第一层(3~5段):写阿长种种不好的习惯和我的反感。 第二层(6~12段):写阿长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 第三层(13~18段):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第四层(19~29段):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 第三部分(30、31段):补写阿长其他情况,抒发自己悼念之情。5.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礼节”性格的长妈妈;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6.写作特色:1、刻画人物,欲褒先贬。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3、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研讨与练习说明7.课后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8.课后二、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9.课后三、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10.课后四、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本题启发学生由本文产生联想,并进行仿写练笔。)拓展提升11.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⑴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⑵ 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⑶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⑷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5)……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 (6)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 (7)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 (8)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1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荒僻锁屑呆滞笨拙穷愁缭倒B.渴募疏赖望文生意匠心独运C.絮说希罕孜孜不倦无遐顾及D.伎俩焦灼焕然一新以强凌弱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正确的一组是()(1)我只不过替他()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2)在联合国大会上,某个超级大国为自己的假裁军真备战进行()。(3)双方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的,我实在不愿意再()了。A.辩护辩白辩解B.辩解辩护辩白C.辩白辩护辩解D.辩白辩解辩护14.“一条围巾的价钱由六元变为两元”,如改为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倍。15.扩展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句意,扩展成不少于25个字的长单句) 妈妈回来了。16.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多字的两句话,要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 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③7
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1.下列选项中,填入句中横线上与后面的内容衔接最为连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2.《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如刑天舞干戚、()等。3.写出下面的惯用语:(1)把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喻为();(2)表示足智多谋的人喻为();(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6)把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4.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B.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c.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D.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7.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1)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2)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3)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4)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8.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1)第①处句子缺施动者,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处“开创”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3)第③处“改变模样”表述不够具体生动,宜改为:__________________。9.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10.鲁迅留下了许多诗篇,请写出完整的两句。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一)娘山子没了爹,娘就百般疼爱山子。山子没考上高中,娘要山子重读一年,山子却跟着娘去割稻。娘问山子:“你就一辈子玩这土坷垃?”“不玩土坷垃干啥?”山子闷闷地应了一句。 “你就这样没志气?”娘好失望。 “可我能干什么?……到外面打工,如找不到事,那得要饭回来。” “男人应该有胆量闯。你不应该前怕狼后怕虎的。” 山子不出声,仍割着稻。娘开始骂山子,越骂越难听。山子流着泪说:“娘,你咋这样嫌我?我就像不是你生的。” “你就不是我生的。我后悔不该捡你这个没出息的窝囊废。” “我不是你生的?!”山子怔了,拿眼问着娘。 娘点点头。 第二天天蒙蒙亮,山子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 几年以后,成了大款的山子回来时,娘的坟上已长满青草。一个老妇人责备山子:“你出生时,差点要了你娘性命。你可真狠心……” 山子惊呆了,跪在娘的坟前,不停地磕头,喊着“娘──”1、对小小说《娘》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告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重读再考 B、鼓励农村青年到城里去挣钱当大款C、揭示严格要求子女才能成长的道理 D、说明玩土坷垃是没志气没出息的2、对“娘”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娘为什么骂山子,为什么说他是捡来的?根据理解,简要回答。 4、体会山子在娘坟前磕头的心情,口头描述此时山子的心理活动。 (二)借助注释,诵读《山海经》中著名的神话故事《鲧禹治水》,说说你对鲧禹父子的看法。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⑦布土⑧以定九州⑨。注释:① 鲧(ɡūn):传说中的古代人名,禹的父亲。 ② 帝:指天帝。 ③7
息壤:息,生长。传说中的一种神土,能自己生长不止,所以能堵塞洪水。 ④ 堙(yīn):堵塞,填塞。 ⑤ 祝融:传说中的火神。 ⑥ 羽郊:羽山的近郊。 ⑦ 卒:最后,终于。 ⑧ 布:同“敷”,铺陈。 ⑨ 九州:禹治平水患后,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九州今仍代指中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