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铸剑》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鲁迅《铸剑》

ID:1083501

大小: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谈鲁迅《铸剑》《铸剑》是鲁迅1936年出版的《故事新编》里面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我之所以会对《铸剑》这篇文章感兴趣,是因为刚读起这篇文章时,主人公眉间尺与老鼠之间的生动故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种精彩绝伦的描写让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下面请让我浅浅地分析一下《铸剑》这篇文章。首先从写作背景谈起。本文是鲁迅在1926年10月完成的。当时的鲁迅于北京在内与兄弟周作人不和,在外与政府及政客不和,内心受到深刻的打击,为了暂避军阀官僚们的迫害,于是便来到了厦门。我想这正是鲁迅之所以会把复仇心理与原侠精神融合在《铸剑》里的原因吧。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着政府,人民民不聊生生活痛苦,而且愚昧的国民性更让鲁迅深深地感到失望,加之个人在北京的悲惨遭遇,不但外人政府不理解,就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无法感受自己内心世界的痛苦,所以鲁迅就写出了《铸剑》这篇文章。因为小说其实就是现实的最好反映。《铸剑》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主人公眉间尺为报杀父之仇的复仇故事。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端,写了眉间尺戏鼠,然后明仇;第二部分是发展,写了眉间尺寻仇受阻遇到黑色人相助,为报仇而献头;第三部分是高潮,写了眉间尺和黑色人为了智取王命而血战;第四部分是结尾,写眉间尺、黑色人、楚王三首俱葬。据我查资料所知,鲁迅的《铸剑》根据的是《列异传》、《搜神记》等古籍所载的“三王冢”的故事。这则故事本来就充满了向反动统治者的复仇主义精神。楚王命名铸剑师干将为之铸宝剑,剑炼成了,不仅不赏,反将干将杀头,这是何等残暴!对这样的暴君能不报复、能不惩罚吗?干将的遗腹子赤鼻果然在“客”帮助下,用父亲遗下的雄剑和自己的头颅杀死了楚王,报了深仇大恨。这则复仇故事,本来就大义凛然。到了鲁迅笔下,就更加生动感人了。鲁迅先生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许多血腥的革命的发生,那血与泪的惨痛代价,才会有这么深的感慨来写下这篇《铸剑》。接着,请让我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分析一下我对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的理解。首先是眉间尺,从开头时他对老鼠的那种欲杀欲放的内心纠结,我个 人就不大喜欢了。为什么呢?第一,我觉得他优柔寡断,做事不够果断。第二,我觉得他幼稚、无聊,半夜起来居然跟老鼠玩耍,足以看出他平日生活的无趣与乏味。但同时,隐隐地,我又仿佛读出了鲁迅之所以这样写的缘故,我想,或许是对当时国民的一种批判吧,当时的人民大多数也是那样无知与愚昧的。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又慢慢地对眉间尺有不同的看法了。“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他听到最初的鸡鸣。他知道已交子时,自己是上了十六岁了。”从这些话语中,我突然间就觉得眉间尺似乎瞬间长大了,面对着杀父之仇,面对着伟大的逝去的父亲,他似乎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不再向以前那样的麻木,那样的愚昧无知。在这里,我好像又觉得鲁迅先生仿佛在预示着我们的国民也终将会有所觉悟,那股希望之光仿佛就在眼前了。“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几乎碰着他背上的剑尖,使他吓出了一身汗。转出北方,离王宫不远,人们就挤得密密层层,都伸着脖子......面前只看见人们的背脊和伸长的脖子。”本来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是当我上完董老师的的课时,她当时提到鲁迅最喜欢运用的一种写法便是看客心理,所以当我再次看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感受到鲁迅对这种“看客”的写法的广泛运用。眉间尺的形象一直都在我心里随着鲁迅的文字而逐渐发生改变。当眉间尺与那个干瘪脸的少年发生冲突时,我突然间怀疑我之前对他的看法了,从他鲁莽的报仇以及与干瘪脸少年的冲突中,我觉得他的确是满怀复仇心理,但是却还不够成熟,还不够理智与果断。所以我非常期待下面的眉间尺会有一番大的作为。在他遇到黑色人提出要献出他的头颅与剑才能去报仇时,他“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且不论当时我对黑色人的看法,对于眉间尺的行为,我是有两个方面的看法。第一,我觉得他首先是真正的成熟长大了,为报父仇终于都不再优柔寡断而是变得果断了。不过对于他这种献头报仇的行为我是不赞同的。第二,从另一方面来讲,或许是受现在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小说的影响,我承认我是有那么一点点觉得眉间尺被黑色人给骗了他的报仇之路在这里就要结束了,接下来要写的应该就是那个黑色人领着眉间尺的头颅和青剑去向大王邀功了,然后来个悲剧收尾,点出眉间尺的愚蠢以及社会的世态炎凉。所以我非常好奇地一直往下看,想看看究竟是不是像我所想的那样,黑色人是不是去邀功而不是去复仇。“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直到看到这里,我才真真切切地否定了我自己天真的想法。眉间尺的决定是正确的,他确实帮他父亲报仇了!从鲁迅的文字里,我读出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复仇者,一个由弱变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其次,是我对黑色人的性格与形象的理解。首先从黑色人的“黑”说起,“黑”代表着冷峻庄重、代表着死亡的颜色、夜的颜色与复仇者的颜色,这正正奠定了复仇的基调。当眉间尺受到阻碍时,黑色人出现了,他说只要眉间尺献出头颅与青剑,报仇指日可待。看到这里我就疑惑了,究竟他真的是想帮眉间尺报仇,还是只是想去大王那里邀功呢?究竟是说他善于复仇舍己为人,还是说他奸诈阴险呢?看到那里的时候,我还不敢下结论。“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直到这里,我才敢下结论,黑色人,他真的是一个勇者,一个舍己为人的侠客!最后,是对围观这场“三头大战”的王妃、大臣们的看法。首先我充满着疑惑,为什么当黑色人砍下大王的头颅的时候,身边的妃子和大臣们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头颅砍下了就代表人就死了,怎么大家还会有心思去细心观看这场精彩的搏斗呢?难道真的是愚昧的王妃大臣么?这个问题先放着。再当我读到“上至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夹着秘密的欢喜,瞪了眼,像是等候着什么似的。”哼,这一个个的“看客”,仿佛是事不关己的样子一样在围观这场大战,殊不知,里面的是他们的夫、他们的君主大王。似乎感到悲哀,但是却又秘密的欢喜,鲁迅先生多么犀利的文字,把他们讽刺得如此淋漓尽致。即使是王后和妃子,他们的夫君在里面与敌人生死搏斗,却依然如此的冷漠无情。“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然而也无法可施。”盲目的老百姓在盲目地“忠君爱国”,锋芒毕露地讽刺了国民的麻木性与批判性。这不正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吗?噢,不对,鲁迅先生,你是伟大的预言家,即使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国民依然是那群像王妃大臣老百姓一样愚昧的看客,冷漠的看客。鲁迅先生的文章故事正在我们二十一世纪隆重而盛大地上演啊,你看,“小悦悦”事件中那18个冷漠的看客啊,“毒奶粉” 事件中那些吞没巨额的无良商业看客啊,“地沟油”事件中那些埋没良心的看客啊......中国人,你再继续冷漠地看吧看吧,看着看着,社会不知道就会怎么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