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三至L毕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一歪尘幺妇指导教师签名:圣壶丑监签名日期:’J弓年歹月7日
辽宝!巫菹太堂亟±堂僮论文f㈣嬲摘要鲁迅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精神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众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在攀登过程中不可绕过的一座高峰。《野草》是鲁迅的唯一一部散文诗集,丛生于五四文学革命所开辟的文艺园地里,鲁迅的哲学全部包含在这本小书里,鲁迅最隐秘难解的心声记录在这本小书里,鲁迅自己也谦虚地说过他这本小书的技术并不算坏。这本小书至今被视为散文诗中艺术造诣最高的一株奇葩。本论文题为《的美学风格》,从美学角度来解读《野草》,阐释《野草》之所以是“诗”,关键在于它明显具有“诗美”,《野草》的诗美追求主要体现于艺术构思、气势、意象和意境之中,包括荒诞诡异美、沉郁悲壮美、婉约朦胧美和瑰丽曼妙美,这样的美学特征既有现代文学崭新的风貌,又不失传统文学的古典神韵,彰显了《野草》在美学上的独特风格。本论文从奇特与荒诞、冷峻与热烈、回旋与猛进、冷嘲与热骂等四个层面来探讨和归纳《野草》的美学风格。冷峻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野草》中,他用简洁犀利的言语,将故事编织的冷峻峭拔,把内心的波澜壮阔包裹在冷峻的外衣之下化为笔端的利剑,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冷峻艺术。《野草》在美学上是崇高感与优美感的统一。既有粗粝荒凉美,它可以作为投枪、匕首同读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也有一种趣味美,能给人以欢愉与休息。通过奇异怪诞的艺术画面,运用了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传递着深邃的哲理,呈现出一种奇特荒诞之美。鲁迅是长于讽刺的艺术大师,《野草》无处不渗透着讽刺艺术。关键词:鲁迅;《野草》;美学风格
AbstractLuxunisagreatwriterinthe20thcentury,Luxun'sspiritisknownasthe‘‘nationalsoul”aswell,heworksasamilestoneinthehistoryofChinesemodemliterature,numerousliteratureenthusiastsandresearchersnottobypassapeakduringtheclimb.“Wildgrass”istheonlyfilminwhichluxun’sprosepoetry,clumpsintheMay4thliteraturerevolutionhasopenedupinthegardenofliteratureandart,allincludedinthislittlebook,Luxun’sphilosophyofLuxun’Smostsecretivehardvoicerecordinthislittlebook,luxunhimselfalsomodestlysaidhetechnologyofthislittlebookisnotbad.Sincethislittlebookisregardedasthehighestartisticattainmentsintheprosespectacle.Thisthesisentitled”weedaestheticstyle”,fromtheperspectiveofaestheticstointerpret”wildgrass”,interpretationof”wildgrass”is”poetry”,thekeyliesinitsapparentlyhasthebeautyofpoetry,poetrybeautypursuitof”嬲膨Grass”ismainlymanifestedintheartisticconception,。imposingmanner,imageryandartisticconception,includingthebizarrebeautydepressed,solemnandstirringbeauty,magnificentandspectacularbeauty,gracefulandrestrainedhazybeautyandtheaestheticfeaturesofboththebrand—newstyleandfeaturesofmodemliterature,anddonotbreakthetraditionalclassicalcharmofliterature,showingtheuniquestyleof”wildgrass”onaesthetics.Inthispaper,fromthestrangeandbizarre,coldandwarlTl,cyclotronandprogress,coldsneerandhotscoldandSOonfouraspectstodiscussandconclude”wildgrass”aestheticstyle.LengjunisanimportantpartofLuxun’Sworks,in”wildgrass”,heisconciseandsharpwords,thestoryofweavinghighandsteep,insidethemammothpackageunderthecloakofcoldintoeyesword,createauniqueartofcold.”Wildgrass”onaestheticsistheunityoflofryfeelingandelegantfeeling.Bothembeddedwithdesolatebeauty,itCanbeusedasajavelin,knifefightalivecrowdwithreaders;Thereisalsoainterestingbeauty,Cangiveapersonwithsuchjoyandrest.Throughsingulargrotesqueartimages,usethesymbolismcreativemethodsconveydeepphilosophictheory,presentsastrangebeautyofthemyth.MasterLuxunislongerthantheartofirony,”WildGrass"nowherenotsaturatedwithsatire.Keywords:LuXun;’’臃埘Grass";Aestheticstyle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的冷竣风格⋯⋯⋯⋯⋯⋯⋯⋯⋯⋯⋯⋯⋯⋯⋯⋯⋯⋯⋯⋯⋯⋯6(一)《野草》冷峻风格的表现⋯⋯⋯⋯⋯⋯⋯⋯⋯⋯⋯⋯⋯⋯⋯⋯⋯⋯⋯⋯⋯⋯⋯⋯6(二)《野草》冷峻风格的特征⋯⋯⋯⋯⋯⋯⋯⋯⋯⋯⋯⋯⋯⋯⋯⋯⋯⋯⋯⋯⋯⋯⋯⋯8(三)《野草》冷峻风格的渊源⋯⋯⋯⋯⋯⋯⋯⋯⋯⋯⋯⋯⋯⋯⋯⋯⋯⋯⋯⋯⋯⋯⋯一11二的回旋与猛进⋯⋯⋯⋯⋯⋯⋯⋯⋯⋯⋯⋯⋯⋯⋯⋯⋯⋯⋯⋯一14(一)刚强与壮烈的壮美⋯⋯⋯⋯⋯⋯⋯⋯⋯⋯⋯⋯⋯⋯⋯⋯⋯⋯⋯⋯⋯⋯⋯⋯⋯⋯14(二)含蓄与蕴藉的优美⋯⋯⋯⋯⋯⋯⋯⋯⋯⋯⋯⋯⋯⋯⋯⋯⋯⋯⋯⋯⋯⋯⋯⋯⋯⋯15(三)回旋与猛进的深刻⋯⋯⋯⋯⋯⋯⋯⋯⋯⋯⋯⋯⋯⋯⋯⋯⋯⋯⋯⋯⋯⋯⋯⋯⋯⋯16三的奇幻与荒诞⋯⋯⋯⋯⋯⋯⋯⋯⋯⋯⋯⋯⋯⋯⋯⋯⋯⋯⋯⋯..21(一)《野草》奇幻与荒诞的表现⋯⋯⋯⋯⋯⋯⋯⋯⋯⋯⋯⋯⋯⋯⋯⋯⋯⋯⋯⋯⋯⋯~21(二)《野草》奇幻与荒诞与的载体⋯⋯⋯⋯⋯⋯⋯⋯⋯⋯⋯⋯⋯⋯⋯⋯⋯⋯⋯⋯⋯一23(三)《野草》奇幻荒诞的手法⋯⋯⋯⋯⋯⋯⋯⋯⋯⋯⋯⋯⋯⋯⋯⋯⋯⋯⋯⋯⋯⋯⋯..25四论鲁迅的讽刺艺术⋯⋯⋯⋯⋯⋯⋯⋯⋯⋯⋯⋯⋯⋯⋯⋯⋯⋯27(一)《野草》讽刺艺术的表现⋯⋯⋯⋯⋯⋯⋯⋯⋯⋯⋯⋯⋯⋯⋯⋯⋯⋯⋯⋯⋯⋯⋯..27(二)《野草》讽刺情怀的渊源⋯⋯⋯⋯⋯⋯⋯⋯⋯⋯⋯⋯⋯⋯⋯⋯⋯⋯⋯⋯⋯⋯⋯..29五结语⋯⋯⋯⋯⋯⋯⋯⋯⋯⋯⋯⋯⋯⋯⋯⋯⋯⋯⋯⋯⋯⋯⋯⋯⋯⋯⋯.33参考文献⋯⋯⋯⋯⋯⋯⋯⋯⋯⋯⋯⋯⋯⋯⋯⋯⋯⋯⋯⋯⋯⋯⋯⋯⋯⋯⋯34致谢⋯⋯⋯⋯⋯⋯⋯⋯⋯⋯⋯⋯⋯⋯⋯⋯⋯⋯⋯⋯⋯⋯⋯⋯⋯⋯⋯⋯⋯36III
引言《野草》是鲁迅唯一的散文诗集,在1924年9月到1926年4月期间,鲁迅陆续在《语丝》杂志上发表二十三篇散文诗,于1927年4月在广州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之时又增写《题辞》一篇,共计二十四篇,命名《野草》,为《乌合丛书》之一。鲁迅写作《野草》之时,正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退潮期,“后来《新青年》的团队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隐退,有的前行,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l】编辑成本书的时候,又是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事变之后,鲁迅回忆写作《野草》的艰难处境,无不感慨地说:“那时候的北京也实在黑暗得可以!”【2】在这样一个黑暗荒芜的年代,这位勇敢坚定的文学战士用深邃敏锐的目光,灼灼地洞察着世事的变迁,用匕首投枪般的如椽之笔细致刻骨地表达着内心曲心灵独语。有人说《野草》奇美无比,鲁迅仅凭一部《野草》便可以不朽,也有人说《野草))反映了鲁迅的虚无、黑暗、恶趣等等。褒贬不一,众说纷纭。鲁迅很少有意谈到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但对《野草》他却作出了肯定性的评价。“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这株丛生于五四文学革命所开辟的文艺园地里的《野草》,鲁迅称它是“散文小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又具有诗的灵魂,至今被视为散文诗中艺术造诣最高的一株奇葩。美学是人们从现实的审美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悲剧、喜剧等审美范畴、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和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美学一词最早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对感观的感受。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美学鼻祖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著作,首次构建了系统的美学理论,从哲学高度提炼了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美学帮助我们了解美、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欣赏能力之外,还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是一门使人超脱世俗功利的学问,把终极关怀溶入到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打动人,从而使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这片诗学的园地上,鲁迅付出良多,也收获颇丰。《野草》表现了诗歌美与哲理性的内在思想,《野草》的总体艺术特征呈现内敛的抒情倾向,它所表露的是人在困境中的自觉体验与突围,记录了作者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渴望坦露自己的血[1]鲁迅.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M]鲁迅全集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冯雪峰.回忆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23I
辽主娅范太堂亟±堂僮途室肉、对灵魂深处的逼视的心灵体验,是对于表现了人的生存矛盾与内心困惑:生与死、冷与热、爱与憎、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的纠缠与挣扎。《野草》也呈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它是鲁迅的哲学,是鲁迅最具个性的精神独语,是鲁迅心灵炼狱中铸就的最美诗篇,是鲁迅难以言传的微妙感觉,充分显示了鲁迅独特的心理特质、情感方式以及鲁迅式的美学风格。研究鲁迅的美学世界,《野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作品之一,对《野草》中所体现的美学这一方面的研究,从其产生至今从未间断过。从《野草》出版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野草》研究也相应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研究者从单篇诠释、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对《野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中,《野草》美学风格的多元变换作为《野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野草》研究取得辉煌成就不可或缺的组成,对《野草》美学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现,尤其是在近年来,在《野草》美学研究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趋势。一、建国前的《野草》美学研究(1925-1949)。这一时期关于《野草》的美学研究处于起步期。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野草》文体争鸣,研究者便探讨了这部书究竟是“诗”还是“文”的归属问题,研究者开始注意《野草》的艺术性,把《野草》作为一部艺术品进行研究,对其艺术特色进行研讨,由于当时艺术批评和艺术鉴赏水平的局限,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分析更多停留在感受的肤浅印象上,而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但是注意到《野草》的艺术性这点本身就是研究工作可喜的进步。1932年《中国新书月报》上发表的赵艳如《讽刺性十足的》专门谈论了《野草》的讽刺特点,对其艺术独创精神方面肯定了“我梦见”开头的构思方法。1933年有上海光明书局出版是石苇的《小品文讲话》中指出了其“讽刺的,幽默的趣味,非常浓厚”,并称赞了其选材上的新奇。李素伯《小品文研究》对于《野草》一些形式的特异和标题的新颖作了评价,此外还指出了波特莱尔散文诗的象征主义对《野草》的影响。鲁迅逝世以后,鲁迅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野草》也就逐渐突破了以前的印象式点评,而开始了真正学术性质的研究。荃麟《鲁迅的》是建国以前最有分量的研究论文之一,研究者对其艺术价值作了极高的评价。胡绳《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指出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在《野草》中表现最为明显。在艺术渊源方面的探讨逐渐深入,主要研究者有聂绀弩和欧阳凡海,研究者确认了《野草》创作与文艺史苦闷的象征这一理论之间的联系。二、建国后三十年的《野草》美学研究(1949-1978)。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的转变,《野草》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即显示了雨后春笋般的强劲发展态势。吴奔星、王瑶、许杰、都不同程度地论及了《野草》的美学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1955年,冯雪峰在《文艺报》上发表《论》,是全面系统研究《野草》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冯雪峰作为诗人,能深刻领会《野草》中诗的形象和意境,作为评论家,又能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意义,加之他在鲁迅生前和鲁迅交流过看法,因此,他对《野草》各篇的解释很有说服力。王'
豆主娅范太堂亟±堂僮论室瑶的《野草》研究是从《野草》散文诗自身所具有的诗性出发,对《野草》进行诗学研究。从《中国新文学史稿》,王瑶在《第五章收获丰富的散文》中论及了《野草》,“被称作散文诗的《野草》写于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这是诗的结晶,在悲凉之感中仍透露着坚韧的战斗性。文字用了象征,用了重叠,来凝结和强调着悲愤的声音。”【i】以史家的眼光和笔法给《野草》一个科学定位,到1951年出版的王瑶的专著《鲁迅与中国文学》.一书中的《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及《鲁迅和北京》两文,也有类似的表述,再到后来1961年王瑶《论鲁迅的》提出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为线索读《野草》,论文精到老练的分析了这种“诗的气氛”,“诗的性质”,分析了那些“奇特的、创造是”艺术构思和形象选择,分析了他们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他相对于冯雪峰的《论野草》来说有明显的前进和深入。文革期间,对于《野草》研究的冷漠和歪曲气氛中,1973年李何林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注释》是这一时期鲁迅《野草》研究的重要成果,研究者就《野草》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还就如何理解《野草》象征性的描写这一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三、八十年代的《野草》美学风格研究(1979—1990)。1979年以后,《野草》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一时期的美学研究逐渐兴起并走向成熟。1981年陈学超的一篇《鲁迅的意境》是论述((野草》意境较早的论文,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如对“壮美”和“柔美”的对比说明,以及对“无穷之味与不尽之意”的阐释,表明研究者已经开始较为全面的把握形与质美学。1982年张颂南的《鱼迅的散文诗一的美的创造》明确《野草》是“为人生”的美学。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国涛的《艺术谈》是基于文本阐释性的研究著作。孙玉石的《研究》198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代表了一个高峰,既是“鲁迅学一个分支的《野草》学正式形成”的标志,也被誉为“孙氏《野草》学著作的双璧”之一,著作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采取科学方法评价鲁迅个人及其作品,力求客观公正。该书折射浓郁的诗学理论光彩。书中研究者只从艺术构思和语言两大方面入手,都是很有见地的思考,抓住了关键之所在。在使用诗情、意境、抒情写意、象征主义等诗歌理论解读《野草》方面,该书既表达了战斗的激情也抒写了苦闷的情绪。八十年代中期,研究者对《野草》文体本身的兴趣开始转移到作者的主体精神,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王吉鹏的《论稿》凸显了这一转折期的研究特点。关于艺术技巧的问题,王著详细论述了《野草》诗画融合、形散神聚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含蓄艰涩、外冷内热、婉而多讽等艺术的审美特色。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带来了主体论研究的新纪元,这本著作虽不是专论《野草》,而研究者是通过《野草》找到了探寻鲁迅心灵的钥匙。对于《野草》艺术性的挖掘,则是独具新意,从常用的意象入手,对兽的意象和梦的意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变革时代的悲剧意识和喜剧意识”一节中,发掘出鲁迅的悲喜剧意识的本质。[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453
辽主烦范太堂亟±堂僮论室四、九十年代《野草》美学风格的研究(1990-1999o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对《野草》的美学风格又有了新的研究局面。主要有孟瑞君及王吉鹏、任国权等人相关的研究论文,论述了《野草》的朦胧美、美学风格、美学形式等。1994年孟瑞君的《的艺术世界》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对《野草》美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主要从象征艺术、悲剧艺术、笑的艺术、变形艺术、艺术丑论、绘画美、色彩美、雕塑美、音乐美、朴素美、力之美、崇高美等方面专论了《野草》的美学问题。对朦胧美的研究,任国权的《论的朦胧美》和《的意境创造》,强调从梦幻切入《野草》的意境。关于美观风格的研究,王吉鹏与成健合著的专论《论》发表于1998年,其中设专章对鲁迅的“美学风格”进行探讨与研究,坚持《野草》中的英雄形象是带有悲壮崇高的美学色彩,还有李彪的《论鲁迅(野草>ep的悲剧艺术美》、杨双安的《论(野草>的悲剧美》、都主要论述了悲剧美学风格。对于《野草》美学艺术形式方面,一些研究者对《野草》“力之美”的形式给予关注。还有一些研究者对《野草》修辞方法等方面的艺术形式给予了关注,如王吉鹏、成健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