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驳论文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记住:驳论时,作者一定会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批驳对方的论据批驳对方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论据起着支撑论点的作用,论据驳倒了,论点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批驳对方的论证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杂文: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特点: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辱,“九·一八”事变又在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高涨。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不愧“民族魂”的称号!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时代背景
一、读一读写一写:玄()虚省()悟摧()残渺()茫家pǔ()wū()蔑kuānɡ()骗zǎi()相玄虚省悟渺茫脊梁诓骗污蔑搽xuánxǐnɡcuīmiǎo谱诬诓宰Xuánxǐngmiǎojǐkuāngmièchá
词语解释①怀古伤今:②慨叹:③诓()骗:④渺茫:⑤前仆后继:⑥为民请命:⑦省(xǐng)悟:⑧玄虚之至:⑨自欺欺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现实。有所感触而叹息。欺骗。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Kuāng代表人民的利益,替人民说话。醒悟,觉醒。玄妙空虚到了极点。玄虚,空虚,不真实。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1.课文中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论据是什么?2.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3.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论点?他用哪些论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4.对文章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再自夸只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1.课文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论据是什么?敌论点:敌论据
2.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作者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然后正面立论,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3.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论点?他用哪些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从古以来现在都有“中国的脊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文章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2):提出对方的论点论据。第二部分(3-8):批驳敌论。第一层(直接反驳3-5):从反驳对方的论据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第二层(间接反驳6-8):提出正面论点。并用论据证明第三部分(9):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一)摆敌论点论据(1—2)论据论点两年前:不久:现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反驳直接反驳(3—5)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6—8)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不自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文章结构内容(三)结论:(9)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梁
合作探究:1.文章第1段中的“地大物博”加引号有什么作用?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3、列举的四种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请举出具体的人物。4.“状元宰相”与“地底下”分别指的什么?
1.文章第1段中的“地大物博”加引号有什么作用?“地大物博”加引号既表引用,又含讽刺,这是盲目自大,外强中干,自欺欺人的自夸。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
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3、列举的四种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请举出具体的人物。
4.“状元宰相”与“地底下”分别指的什么?“状元宰相”指国民党的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还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从这篇文章里你感受到鲁迅杂文怎样的语言风格?语言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
本文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的亡国论调,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走狗文人诬蔑中国人民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谰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文章主题
小结本文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1—5)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一)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6——9)
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第一部分:1、作者开篇树立的靶子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支持这个错误观点的论据是什么?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信“地”、信“物”、信“国联”4、敌方的三个论据能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论点吗?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驳论证(直接反驳)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不合逻辑,偷换概念:
5、提问: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起讽刺否定的作用。6、提问:“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仿拟的修辞手法
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第二部分:一、品读6——8段。1、作者自己的论点是什么?提出哪些论据来加以论证的?2、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从古至今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事实证明,热情歌颂从古到今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这是间接反驳)
4、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比喻的说法。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来自下层,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联系背景,说说文中“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5、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批驳敌论证的什么毛病?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结论阅读最后一段,思考:1、本文的结论是什么?2、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作用:照应题目,作出回答
1、“状元宰相”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2、“地底下”指什么?美化伪装,欺骗宣传。3、“脂粉”的意思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4、“筋骨和脊梁”比喻什么?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体会比喻义
(一)摆敌论点论据(1—2)论据论点两年前:不久:现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反驳直接反驳(3—5)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6—8)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不自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文章结构内容(三)结论:(9)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梁
本文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的亡国论调,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走狗文人诬蔑中国人民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谰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文章主题
拓展延伸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民族自信力呢?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扩大知识面,深入了解从古到今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事迹,在伟大精神熏陶下塑造心灵,并且不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等。
处理习题辨析“中国人”的含义。(题略)①②③④⑤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日本。说到日本,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现在以及以后面临的最大威胁恐怕就来自日本!回顾中日历史,与其说是一衣带水,倒不如说是“一衣带血”更为贴切。3000万同胞的死,永远是我们民族无法磨灭的伤疤。可如今,在我们对日本以德抱怨,对历史问题“宽大处理”的同时(1972年,我国政府为了中日“友好”和邦交正常化而宣布放弃5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而中国在日本人眼中,却成了“亚洲新列强”,“大和民族的祸患”。日本右翼政党多次叫嚣:“日本掌握的是亚洲霸权,这两个国家(中日)非打一仗不可。材料一
洛阳解放军150医院和8410生物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说:“日本利用基因技术以知名化妆品和食品为主要的媒体来试图改变我们中国人的基因。”小小一支日产“SK-II”口红卖价人民币3千多的,还标榜华丽——只限出口到中国。可谁料到里面却特意藏有剧毒成分——能使我们后代的身体免疫力不断的衰弱。至于日本商品,你若知道索尼、三菱重工、本田等企业曾经至现在一直是日本“自卫队”军火(包括化学武器)的生产商的话,你难道还会为拥有日本货而自豪吗?想想惨死在日本化学武器之下的同胞们,这根本就是耻辱!抗战期间的一首小诗,叫做《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给我感触很深: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刺刀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哪,这是奴隶!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