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学习目标:了解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掌握驳论文的思维流程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作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热风》等十五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国际联盟承认日本在中国的东北有特殊地位。日本的铁蹄进一步向华北深入。这时失败的阴影、悲观的情绪笼罩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国民党的《大公报》社论中说:“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时代背景
常见的驳论方法看论点本身有没有破绽——驳论点看支撑论点的论据有没有破绽——驳论据看论据推导论点的论证过程有没有破绽——驳论证回顾
阅读思考敌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了什么观点?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讨论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明确:信“地”信“物”信“国联”讨论从来没相信过自己现在:求神拜佛——自欺力—他信力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加油呦?明确: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加油呦?明确: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文中列出对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方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以偏概全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有“脊梁”敌论点正论点敌论据正论据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驳敌论证正面立论结论
小组朗读比赛,同时思考并填写下表:部分号段号在论证中所起的作用所揭示的要旨一12二345三678四9摆出对方论点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作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揭示对方论点以偏概全,以表面概实质。驳斥对方的论证——论据不能充分证明论点①失掉的是“他信力”②发展着“自欺力”直接反驳(提出自己论点及论据)间接反驳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今的“中国的脊梁”
文章论证特点敌论据敌论点由驳论证入手驳倒论点论证
鲁迅的杂文像匕首,像投枪,语言尖锐犀利,充满嘲讽意味,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自主、合作与探究
文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能不能举例说明?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劳动人民。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指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文天祥、戚继光、李自成、林则徐等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拓展延伸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历史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中国的脊梁”?在今天,如果有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你将怎样反驳。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