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学案学习内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2、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习重难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4、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玄虚(xián)怀古伤今(伤害、诋毁)呻吟(yín)B.渺茫(miǎo)玄虚之至(极点)笼罩(zhào)C.诓骗(kuāng)安逸(yì)为民请命(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D.堕(zhuì)落 不然(这样)相形见绌(chù)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纠正A.一愁莫展食不裹腹人情事故B.一如继往不径而走金榜提名C.再接再励黄梁美梦走头无路D.鬼鬼崇崇洁白无暇世外桃园3.驳论文可以从三个方面驳斥对方:一是驳论点;二是驳________;三是驳________。4、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和,中国新文学的。原名,字,浙江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猛烈地抨击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他的作品按体裁分别收录如下:(只需填写一到两个你知道的即可)小说集:杂文集:散文集: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5.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针对什么提出的?作者的观点是什么?6.联系课文,指出下列词的含义。(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中国人”指“脂粉”指“筋骨和脊梁”指“状元宰相”指“地底下”指(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指(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国人”指(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国人”指7、第1段中的“总”“只”“一味”有什么表达效果?8、第1段中的“他信力”和“自欺力”各指什么?9、第7段中“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哪类人,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史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2.填空。⑴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___________。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句中的“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4.鲁迅先生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文中的:⑴“脂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筋骨和脊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中国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衔接恰当的项。通过对表面现象掩盖下的实质的层层剖析,真相大白,原来过帮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人是在混淆“中国人”的概念,揭开他们的西洋景,只不过是()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B.中国的脊梁C.全体中国人D.想把自己装扮成“爱国英雄”,以掩盖其卖国求荣的嘴脸。6.将下面的复句改成一个单句并回答问题。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⑴单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鲁迅先生一向主张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为什么这里不用单句这种更简练的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达标测试效果反馈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玄虚(xū) 诓骗(kuānɡ)脊梁(jí)B.渺茫(miǎo) 省悟(xǐnɡ)脂粉(zhǐ)C.笼罩(lǒnɡ) 抹杀(mǒ)宰相(xiànɡ)D.慨叹(kǎi) 玄虚(xuàn)筋骨(ɡǔ)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抹杀B.悲观论调 求神拜拂 脂粉C.前扑后继 埋头苦干 渺茫D.舍身求法 自欺欺人 污蔑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B.国联就渺茫。(渺茫:离得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C.有为民请命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D.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4.在“□”内给下列语段加上标点符号。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5.下列各句中“中国人”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C.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自信力”。D.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国人的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五、展示提炼拓展延伸谈自信自信常常是性格坚强和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个美国医生,它善做面部整形手术,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漂亮的人。他发现,某些接受手术的人,虽然手术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说手术后还是不漂亮,手术没什么成效,他们自感面貌依旧。
于是,医生悟出一个道理:美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还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个人自惭形秽,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那他也就成不了善良的人。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心理学家从一帮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这位姑娘献殷勤,以假作真地认定她是位漂亮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同以前判若两人。她聪明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身上却展现出每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许多人以为,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早就自己成为自信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的。因此,我们要使某个人变好,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对真善美的自信,于我们至为重要。我们总是本能地竭力保持这种自信改造成的形象。我们不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我们接受的只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们自己认为信任和爱护的人的批评。若有人野蛮地批评我们,伤害我们的自尊心,我们便愤然而起,进行反击。我们的心理自发地护卫着自己,护卫着人最宝贵的品格——自信心。10.这篇文章的论点是:11.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12.文章第5段作者运用了论证,反驳了13.结合本文,你认为“要使某个人变好”,我们应该怎么做?14.请为本文再举一个事实论据。六、知识点拨,中考链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人家所知道罢了。说a.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b.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0.“‘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自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B.“自欺”的行为是早就有的,只是现在成为社会的主流了。C.“自欺”的行为是早就有的,原是少数人所具有,只是现在成了所有中国人的行为11.下面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12.对下面这句话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A.“诬蔑”的意思是“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B.这是个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二层是:假设关系。C.这是个假设关系的一重复句。D.“那简直是诬蔑”充分说明了鲁迅肯定中国还是存在着有自信力的人。13.文中“地底下”的含义是( )A.指秘密活动的人。B.指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民众。C.指社会底层。D.指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劳苦民众。14.“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 。15.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1)“这一类“指代 。(2)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 16.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脊梁”是 意思.“状元宰相”是指 。17.文中画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明指出。
a.中国人: b.中国人: 18.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线词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讽刺 B.赞颂 C.自豪 D.愤慨(1)我们从古以来……( )(2)所谓“正史"( )(3)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4)那简直是诬蔑( )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1.C2.一筹莫展食不果腹人情世故一如既往不胫而走金榜题名再接再厉黄粱美梦走投无路鬼鬼祟祟洁白无瑕世外桃源.3.论据;论证。4.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绍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二心集》《南腔北调集》《朝花夕拾》《野草》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5.是针对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这一论据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论点提出的。作者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6.(1)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公开的文字以及御用文人和达官贵人们。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2)指广大人民。(3)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4)指所有的中国人。7.“总”写出一幅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写了一幅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可怜形象。“一味”写出了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词语尖锐辛辣,更突出了悲观论者的嘴脸,用词精当周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8.指信他、信物、信国联。指拜神求佛、麻醉自己,从未信过自己。9.指广大劳动人民也指历史上的改革家、发明家,如毕曻、李时珍、黄道婆等。指历史上反对封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等。指为民疾苦而大声疾呼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指为追求某种规范(如正义、公平)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如商鞅、梁启超等。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1.C2.⑴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⑵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论点。3.D4.
⑴公开的文字以及御用文人和达官贵人们的所作所为。⑵指前面作者歌颂的四种人。⑶是借代用法,代指达官贵人和御用文人。⑷整个的中华民族。5.D6.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⑵把并列成分拆开,将“有”、“人”重复了四次,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四、达标测试效果反馈1.C(A项中的“脊”读jǐ,B项中的“脂”应读zhī,D项中的“玄”应读xuán。)2.A(B项中的“拂”应为“佛”,C项中的“扑”应为“仆”,D项中的“污”应为“诬”。)3.B(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4.:“”,;;——5.A五、展示提炼拓展延伸10、第一段1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12、对比论证,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13、应该对他少加斥责,要帮助他提高自信心,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标准。14、略六、知识点拨,中考链接10.B 11.排比 12.C 13.B 14.表示对正史的否定 15.(1)“埋头苦干的人”等“中国的脊梁” (2)“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未尝少。 16.支柱(中坚,栋梁,支撑) 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17.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 b.全体中国人 18.(1)C (2)A (3)B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