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测。说谎话嵋人。怀古伤今:怀:想念。你忧思。今:现在。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为民请命: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二)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中国,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向日方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的拒绝。口军依其既定的侵略目标深入华北。当时,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屮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木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年之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指出: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屮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三)有关驳论文的知识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耍针锋相对地提出口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课堂活动第一课吋(一)积累知识1•师生交流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把你认为老师和同学们说的内容当屮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2.师生交流对课文吋代背景的了解,把你认为老师和同学们说的内容当中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速度和感情。(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朗读、跳读)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要批驳的是什么论调?作者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3)按揭示对方谬论、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作出结论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根据提示填写下边的表格:部分段落在议论过程屮所起的作用所揭示的要旨1、2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3、4、5找出悲观者早就失掉白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在发展着“自欺力”三6、7、8摆出另一面的论据,证明正确的论点,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四9作出结论1.句段品读阅读课文第1〜5段,回答下面问题。(1)第1段主要驳斥了论敌的论据,请分项列岀论敌的论据。(2)朗读第1段,运用删除法(在分析某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的时候,先把这个词删去,把删去词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明确被删去的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这种分析方法叫删除法)体会段中的“总”“只”“一味”的表达效果。总:
(1)驳论时,可以批驳论敌的论点,也可以批驳论敌的论证。这部分作者采用的是,通过指出论点和论证之间的脱节(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的错误)来批驳论敌论点的错误。3.探究质疑对这节课内容你还有疑问吗?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第二课吋(一)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朗读课文第6〜9段,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1)作者写的“这_类人们”的总的特点是:作者把他们比喻为:(2)“屮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揣摩“……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中“总”“简直”的表达效杲。2.探究质疑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屮国人:
(1)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o•••中国人:(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3)込:类旳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_类的人们:(4)说屮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中国人:_部分人:(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ig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屮国人:(二)应用迁移给人生加个意义毕淑敏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一一“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z-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To”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一一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那是我在演讲屮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
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一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SZ,已让我们一一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Z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屮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工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吋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3)文中结尾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1)请简要阐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后举例并作简要分析。(二)屮考链接1.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2010年湖北襄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
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关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廿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白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①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冋忆。其程序好像早己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②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反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③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挛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Z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④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粤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⑤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吋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白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⑥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
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摘自《人民日4t.))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四是o(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屮教材的范同内)。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屮已不知•不觉地ge.nshendlgu()。(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lzibujua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聘。(3)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chuangyl()。(4)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ch1zhlyiheng()地进行各种尝试。(5)buydneryu(),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qingeryiju()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6)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xiuShdupdngguan()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7)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W,weitongjiaola]()矣。
(2)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lmdoqiuci()之人。(3)盲目地反对buqiushenjie()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4)—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kudngwdngzida()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5)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dowenjiaozi(),而要前后贯通,了解-1—穴1思0(6)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brdngudntong]()。(7)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xudnxu()起来了。(8)要论屮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少的脂粉所kuangpian(),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9)我们从古以來,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weiminqingming()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1.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屮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表述读书观点的话。A组:持Z以恒、不言而喻、轻而易举、创意、豁然贯通、狂妄自大B组:只要就,凡是都2.每年的4月23FI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他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E1”),鼓励人们尤其夷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2011年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现请你拟一个简单的活动方案,包括主题目的、方式等。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二)1・(2)屮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屮国人在。(3)二、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直接驳斥对方论点;三、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四、照应题目,回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1)①两年前的自夸“地大物博”;②不久“只希望国联”;③现在“只一味求神拜佛”。(2)“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自夸时的洋洋自得,同时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只”是“九一八”事变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3)批驳论敌的论证。第二课吋(-)1.(1)有确信、不自欺。中国的脊梁。(2)①借喻有骨气、有自信力的屮坚力量;②比喻国民党反动派政客及其御用文人;③指当时还处在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3)“总”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问接讴歌“屮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2.(1)指所有的中国人。(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3)指广大人民。(4)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5)指所有的小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6)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屮国人民。(二)1.(1)给人生加个意义(或“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2)①因为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别人附加的,不一定就纳入自己的心理结构。②大多数人基本上目标模糊或是没有目标。(3)强调人生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意近即可)(4)有理想,有抱负,能够造福于社会的人生才有意义。女口: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为屮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为Z坚持不懈地奋斗。(若举其他事例,言Z有理即可)(三)1.(1)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4)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对;只答道理论证错。)(5)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2.(1)根深蒂固。(2)孜孜不倦。(3)创意。(4)持Z以恒。(5)不言而喻、轻而易举。(6)袖手旁观。(7)味同嚼蜡。(8)吹毛求疵。(9)不求甚解。(10)狂妄自大。(11)咬文嚼字。仃2)豁然贯通。(13)玄虚。(14)®骗。(15)为民请命。3.略。4.示例:为倡导学生爱书、读书,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鼓励同学们发现读书的乐趣,特推出“人人参与,共同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将以晨读,专题黑板报评比、阅读竞赛等方式进行。(不强求统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