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上《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上《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说课稿

ID:1085487

大小: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市视频说课稿《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说课稿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丁银山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以“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为主题展开。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生物)和无生命的(生物),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对“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清晰地概念。也为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奠定了基础。二、说学情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问有生命的物体是什么样的,他们会说是“活的”。这是他们以往对有生命物体的认识积累。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探求学生对有生命物体的已有认知,另一方面把学生带到某一具体环境中去寻找他们认为有生命的物体,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意识到要珍爱生命。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一、教学方法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我主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对有生命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形成比较科学的识。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课的教法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法,启发引导等。本课的学法法主要包括观察思考、信息搜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二、教学准备科学课上要让学生探究科学、理解科学,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活动,怎样才能开展起像模像样的探究活动呢?重要的就是课前准备,因此,上科学课之前的准备是关乎小学生探究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1.教师选择一些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尺、放大镜等)。4.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5.投影仪及相关的课件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欣赏图片,对比月球与地球的不同。2、导入: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处处都有生命火花在闪烁,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有生命的物体,这节课我们就去校园里去寻找它们吧!第二部分: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准备部分1.小组为单位,选出记录员、安全员、小组长等。老师向学生讲清活动的任务。也就是说“你们要干什么去?”老师提醒学生寻找要细心,不要遗漏屋檐下、墙角里,提醒学生植物也有生命。【设计意图】室外寻找,室外观察活动是科学课中最难组织的一项工作,因为三年级学生年龄还小,自律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我经常多给学生封“官”。如记录员、安全员、小组长等,使学生感到别人在管自己的同时,自己也在管着别人,同学间形成团结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室外活动的开展。2.发记录表,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 【设计意图】填写记录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突破难点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植物或小动物的名称不清楚时,就会产生急躁心理,会跑着找老师问。为了避免打乱小组内的活动秩序,所以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3.观察记录时间15分钟,以老师的哨声为准。【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搜寻效率。4.学生不要伤害小动物,不要破坏环境,更要注意安全。活动部分学生分组寻找、观察,老师巡视、指导,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第三部分:交流、讨论1.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有意识的让那些用特殊形式记录的小组先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这些有特色的记录,能对学生记录的多样性起到鼓励的作用。及时对学生的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2.在此基础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3.提问:这些都是在校园里找到的,在其他地方,有没有见过有生命的物体呢?【设计意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引起学生对“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的思考。为后面小结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做好铺垫。4.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师小结:生物体都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称为生物,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课桌、书本、文具……)称为非生物。生物有动物、植物两大类。第四部分:巩固练习下面这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见书13页)需要说明的是: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因生命活动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可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第五部分:诗歌欣赏1.播放光碟:配乐朗诵“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当我走进树林,眼前一片生机盎然……2.谈话:同学们,这是一首未写完的诗,请你们发挥想像力,模仿上面的诗句继续往下写。3.学生写小诗,师巡视。展示、朗读小诗。【设计意图】把单元页的科学小诗挪到这节课的结尾进行教学,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课堂上,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续写的小诗,仿佛置身于诗中描写的意境中,感受生命世界的无限美丽。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叹,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种情景的熏陶下,学生热爱生命世界的真实情感被激发了,使该课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动物:(苍蝇、蟾蜍、小鸟、蜗牛、蚯蚓、鱼、人类……)生物植物:(花、草、树……)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设计意图:科学课也需要板书,这样设计有利于突出重点,对本课的知识一目了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