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神奇的水(一课时)黄塍中心小学张玉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水的浮力以及水的溶解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和同学一起做与水有关的实验,了解实验的基本环节。2.能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会做出浅显的假设。(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研究水的有趣现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乐意参与科学探究。二、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总结归纳。四、教学准备:实验所需材料。五、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引导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ppt大屏幕出示:水1.谈话: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水是不是总是往低处流的。2.学生实验①将纸巾下端浸入有颜色的红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明确实验操作要求。将餐巾纸立着,用下端接触器皿中的红水学生:汇报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水向上“爬”了)教师:你们说,这种现象神奇不神奇?相机投影打出课题ppt3.神奇的水我们再来做实验,注意观察现象。②将黑墨水滴到粉笔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③将红水滴在白布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汇报交流,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这次我们看到的是水向四周扩散的现象。1.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出现刚才实验中的现象呢?学生实验①将红水(或黑墨水)滴到金属片和玻璃片上,仔细观察现象。②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2.揭开现象之谜①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纸巾、粉笔、白布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水向上爬升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而在金属片和玻璃片的实验中,没有看到类似的现象呢?学生猜测。②实验:a将餐巾纸、白布团紧,并用筷子夹着浸入水中,注意观察现象。b.用筷子夹着粉笔浸入水中,注意观察现象。c.将玻璃片、金属片放入水中,注意观察现象。③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a.b的实验有气泡从水中冒出;c的实验没有。)③教师提问:为什么餐巾纸、白布、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而金属片、玻璃片放入水中,却没有气泡冒出呢?④学生猜测交流。(餐巾纸、白布、粉笔有孔隙,而玻璃片、金属片没有。)⑤实验探究:出现水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现象的材料是否跟物体的孔隙有关。a.学生用单片玻璃片和中间夹有金属丝的双片玻璃片做实验。将单片玻璃片和中间夹有金属丝的双片玻璃片下端进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是单层玻璃片的,水不往上爬升;是双层玻璃片的,因为中间有孔隙,所以会出现水往上爬升的现象。)b.说说出现水向上爬升现象与孔隙有没有关系⑥探寻孔隙的大小跟水爬升高度有没有关系。a学生实验:用孔隙大小不等的双层玻璃片做实验。B汇报交流(孔隙小,水爬升高;孔隙大,水爬升低。)
1.师生小结:原来有些材料有孔隙,水沿着物体的孔隙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毛细现象。(ppt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毛细现象。)2.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毛细现象。墙脚的水往上爬升沾湿的毛巾雨点打在衣服上雨点打在地面上因潮湿而腐烂的家具腿Ppt投影:生活中的毛细现象。(一)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谈话导入:刚才我们发现并研究了水的神奇现象----毛细现象,下面我们要认识并研究另一种神奇的现象,想不想研究?2.学生实验实验1.探究一元硬币上容纳多少水a.猜一猜1元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水?把猜测的结果写下来。b.小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观察水的形状,并把结果写下来。(提醒学生:滴管离硬币近一些,要滴在中间。当滴下去的水漫出来的时候,这时的滴数减去1,就是硬币能容纳的水滴数。实验时一定要注意侧面观察水在硬币表面上的形状。)c.汇报交流。附表1往一枚硬币上加水滴猜测的水滴数实验得到的水滴数把观察到的水面形状画下来实验2.探究一杯水里能放多少枚回形针a.猜一猜,一杯水里能放多少枚回形针。把猜测的结果写下来。b.小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观察水的形状,并把结果写下来。c.汇报交流。附表2往装满水的杯子里加回形针。猜测的回形针数实验得到的回形针数把观察到的水面形状画下来
1.小结。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差别很大。那么水为什么不会轻易的溢出来?与什么有关?可能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尽量使水的表面缩小不让水溢出来。这种力我们把它称之为表面张力。实验中水的表面鼓得像小馒头也没溢出来,就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Ppt展示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2.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投影仪展示书中的三种现象
(一)认识水的压力课前准备:用钉子在瓶壁上由上而下等距离的扎3个小孔。用长胶带将3个小孔贴上,并装满水。1.分组活动可到室外活动a.撕去胶带,观察喷射出的水流是否一样大。b.如果抬高瓶子,喷射出的水流还一样大吗?c.瓶子上的3个小孔的距离是相等的,观察小孔喷射出的水,落在地面上的距离是否相等.d.观察3点喷射水流的距离,哪个最近?哪个最远?2.活动后填写下表,用“√”表示。表3认识水的压力撕去胶带看到的喷射出的水流。抬高瓶子的位置,看到的喷射出的水流。我看到的3个小孔喷射出的水落在地面上距离如果3个小孔自上而下分别是ABC,那么喷射出水的距离一样大不一样大一样大不一样大差不多相等不相等最近的是最远的是ABCABC2.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撕去胶带,水就会从小孔喷射出来。那么,水为什么会喷射出来呢?师:同学们,谁玩过水枪,水枪里的水是怎么喷射出来的?生:学生自由说说。师:对呀,我们在玩水枪的时候,给了它一个“力”,水就喷射出来了。刚才撕去胶带,瓶子里的水喷射出来,也是因为“力”的作用。这个力跟水有关,我们把它称之为“水的压力”。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3点喷射出的水的距离,哪个最近?哪个最远?
生:说说。师:“近”是因为压力小,“远”是因为压力大。由此可见,压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生:水的深度。师:对了Ppt水有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3.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水有压力的现象(防洪堤坝决口)(四)认识水有浮力1.将塑料泡沫(可改用乒乓)放在水中,用手按入水中再松开,感觉浮力的存在。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在水中好像受到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因为跟水有关,所以我们把它出称之为“水的浮力”。2.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出示:钩码弹簧秤a.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钩码入水前后,弹簧秤上的读数。)b.汇报交流。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没入水中体积的大小之间的关系。①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橡皮泥。②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③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④再加一个50克的砝码,同时记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⑤预测一下:加至200克砝码时,水位可能会有什么变化?边实验边填表表4.认识水的浮力加入砝码前,大烧杯中水位的读数。加入50克砝码后,大烧杯中水位的读数。再加入50克砝码后,大烧杯中水位的读数。预测加至200克砝码时,大烧杯中水位的读数。
1.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不难发现:①往小烧杯中不断地加物体,小烧杯渐渐地往下沉,小烧杯沉入水中的体积在不断增大。②小烧杯渐渐地往下沉,是因为小烧杯的整体重量在不断增大,这就需要托起小烧杯的浮力也要不断的增大。③弄懂了上面两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做到填空题。Ppt物体在水中受到()的作用。物体沉入水中的()越大,物体受到的()就越大。2.这个活动与“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五)认识水的溶解性1.实验1.a.把白糖放入水中,搅拌一下,过一会儿,不见了。b.Ppt像白糖这种物质,放入水中不见了,这种现象就叫溶解。2.物质在水中究竟是怎么溶解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溶解的过程。a.实验2.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过程。b.学生汇报溶解的过程(提醒学生:刚倒入水中时,有什么变化?用筷子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呢?a.实验:将盐、味精、沙子、泥土分别放入杯中,并搅拌。b.填写下表用“√”表示表5水的溶解性白糖盐味精沙子泥土能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水能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水能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水能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水能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水
(六)师生小结师:这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哪些神奇的现象/生:自由说说。投影ppt3.神奇的水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有压力水有浮力水的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