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土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土壤》。【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了什么。本课将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第二部分,认识土壤的成分。用沉淀法进行实验。第三部分,研究土壤的种类。其中包括4个部分:1.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壤土、黏土和沙土三不物质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3.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摸、看、捻、握和搓等。第四部分,在具备了辨别土壤种类的基本能力以后,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教材以表格的形式给了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提示,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调查。同时可以调查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植物,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等。【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根据科学学科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核心,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与实践,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2.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与实践,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以及对比实验,认识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的性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棒、纸巾、纱布、放大镜、漏斗、水。以上物品教师也应准备,而且要多准备一些。【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观察土壤尽可能多的把从土壤中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观察土壤认识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成分1.用纸巾包住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纸巾上有湿痕;2.将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3.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沉淀并分层。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1.土壤中含有水2.土壤中含有空气3.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水面上是腐殖质,沉淀物上层是黏粒,中层是粉粒,下层是沙粒研究土壤种类1.观察三种土样;2.用多种方法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也可以用摸、捻、握团等方法来观察。了解三种土壤的构成特点。了解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差异讲明注意事项:三种土样的量,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都要相同四人一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总结结论。沙土(颗粒大)强壤土(颗粒中)中黏土(颗粒小)弱课后拓展性活动1.了解本地土壤类型2.查资料:不同的土壤适种不同的植物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搜集信息、资料。注重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这节课都用到了哪些观察的手段?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成课后活动记录注重发展,巩固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