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用2课时完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观察土壤、认识土壤的特征和研究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研究土壤的种类、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和沙土与黏土的差异、调查家乡的土壤。4.教学准备:⑴采集材料:每组两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桶、三个小塑料袋、两个放大镜、一卷卫生纸、一份记录纸。⑵实验材料:学生采集的土壤、烧杯、水、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蒸发皿、白纸、放大镜、渗水装置等。⑶课件:PPT二、教学课题:《了解土壤》科学概念:1.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是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的。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来观察土壤、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土壤的成分。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亲近土壤,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的第二课。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其它的他们对土壤并没有更多的了解。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探究能力,研究土壤的成分环节主要采取教师指导实验探究、观察发现、交流总结的方法;研究土壤的种类环节则注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渗透对比实验的科学性是保证实验结果有说服力的关键。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凭借PPT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认知平台;结合课堂上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帮助学生形成对土壤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更直观、清晰的科学认识。五、教学过程(一)到实地去挖土壤并且观察土壤。几点注意事项:①不要用小铲伤着自己和他人。②不要扬土,以防止土进到眼睛里。③不要扔石头,以免伤人。④不要用摸完土壤的手揉眼睛。⑤在使用放大镜时要谦让。⑥采集土壤回来要洗手。【活动意图:由学生亲自参加的挖土活动,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学生可以在劳动中体会一种快乐,这样也使学生能够亲近自然,体会到一种真切的泥土的芳香,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的味道。】活动交流:1.你在土壤里发现了什么?2.你最感到惊奇的是什么?3.猜一猜,颜色不一样说明什么,猜想土壤里可能会有什么?【活动意图:认识土壤的特征】
(二)研究土壤的成分参考:【百度视频】土壤的成分http://v.ku6.com/show/hv5Aa3kv2aLuqNuD.html【百度搜索】沙土、壤土、黏土各土质成分是怎样?http://iask.sina.com.cn/b/17744661.htmlØ主要完成三个分组实验:1.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上的泥,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2.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后的观察结果,并根据现象分析土壤里有什么物质。【活动意图:在科学实验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是科学方法的指导,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三个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到了土壤中一些并不让人注意的东西,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Ø演示实验:参考:【百度视频】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实验http://video.baidu.com/v?word=%CD%C1%C8%C0%D6%D0%BA%AC%D3%D0%B8%AF%D6%B3%D6%CA%CA%B5%D1%E9&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⑴讲解实验用具及操作步骤,进行酒精灯加热土壤的实验演示。⑵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怎么有的同学在捏着鼻子?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⑶提示:如发现土壤颜色浅了、干了,说明土壤里的水分蒸发了,从而证明土壤里含有水。给土壤加热后有臭味,说明土壤中有可以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动植物的残体腐烂之后变成的。我们给它取了名字叫腐殖质,腐殖质一般是黑褐色的,在土壤中腐殖质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活动意图: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Ø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1)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播放动画“土壤的成分”(2)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的。(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Ø土壤的种类:讲解: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Ø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参考:【百度视频】沙土、黏土和壤土渗水性实验http://www.56.com/u11/v_NTEzMzA5OTQ.html【百度搜索】不同土壤渗水性比较实验器http://china.npicp.com/productshow/offerdetail/18-649-2118-552775.html1.老师这有一套装置,假如用它来研究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性质的话,你觉得可以研究出什么性质呢?2.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说出自己的假设和方案。3.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4.学生实验: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5.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6.【百度搜索】3种土壤渗水性比较http://wenwen.soso.com/z/q232248077.htmØ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黏土的不同1.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沙土和黏土,假如来比较它们的不同,可以怎么研究?2.学生讨论并交流方案①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②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③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④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⑤嗅:感觉土壤的气味。⑥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⑦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⑧参考:【百度搜索】沙土、黏土、壤土、哪个能握成团http://www.zvion.com/html/xuexibangzhu/20100412/31037.html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活动意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四)课后拓展指导我们扬州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百度视频】我国土壤的分布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3MzU2OTY=.html【百度搜索】我国不同土壤的特点分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933881.html【百度文库】沙土壤土黏土适合种植的作物http://wenku.baidu.com/view/76ad9f43336c1eb91a375dda.html【活动意图: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意识。】六、板书设计了解土壤七、教学反思1.培养观察土壤的兴趣是根本土壤属于司空见惯的事物,越熟悉,越不容易细致观察,形成科学认识。农村孩子接触土壤的机会较多,我校虽然处于城乡结合处,但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探究意识不强。一方面,父母限制,出于怕脏的心理,往往不让学生碰。另一方面,土壤没有现代玩具那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特别之处,学生主观上不会主动探究。因此,造成孩子接触土壤不多,没有形成科学认识的现实状况。土壤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引导细致观察,科学认识土壤是本课努力的方向。因此,本课我时时注重运用语言调动学生对土壤的观察兴趣。2.指导细致的观察是重点观察是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探究技能。比如比较沙、黏土的不同时,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去细致观察,形成多方面的认识:……再如,“把小土块放入水中,静止一段时间后”环节,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认识浮在上面的是一些“杂物”,那么这种观察只是一种粗浅的认识,浮于表面。我让学生用小勺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捞出来,分散在纸巾上,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是什么?学生观察就细致多了:这些极碎小的东西是树叶、树根、树枝、树皮或小动物的尸体,由于腐烂,它们变成了腐殖质。3.突破交流汇报的瓶颈是关键三年级孩子思维活跃,爱举手发言,错了不怕别人笑话,往往观察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抓住主要的、本质的特征来汇报,一方面,学生不易形成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放任自流,也造成了课堂宝贵探究时间的大量流失,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比如,将土壤倒入烧杯中,让学生描述一开始看到什么,过一会儿看到什么。学生对于开始出现的“气泡”和后来水面的“泡沫”观察、描述不到位,只是重复汇报“水变浑了、土散开了、水表面有杂物”,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为什么有气泡向上冒?什么浮在水面上?并引导学生抓住“气泡”和“泡沫”出现的时间和方式等进行比较描述。出现时间方式作出的判断判断依据气泡一开始自下而上空气1、空气已经跑出去了,不会留在表面;2、农民插秧之前耕过地、施过肥的水田四周有大量类似的泡沫。泡沫过一会儿漂浮在烧杯表面肥料4.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有力的支撑
一方面,我虽然是科学专职教师,但对一些科学知识的把握还不够精确,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索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料,指导自己的教案设计和课堂实施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我将搜索到的视频与教学资料合理筛选,整合到我的PPT课件中,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源。八、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扬州市学校:扬州市甘泉小学姓名:刘愈职称:小学高级通讯地址:扬州市维扬区甘泉街道甘东路46号个人介绍: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多次执教市区级公开课,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刊物发表。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曾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还曾荣获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小哥白尼”科技创新园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