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下《根和茎》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下《根和茎》说课稿

ID:1085893

大小:2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根和茎》说课稿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于安永一、            说教材1、教材的解读从内容上讲:根的形态(观察)→根的作用(实验);茎的形态(分类)→茎的作用(实验)。据我多年教学经验来讲,“什么是茎”是学生难点,不解决“枝杆”与“茎”的关系,后续教学将很有难度。2、教学目标(三维)a知识目标: 根:掌握"直根""须根"两个概念;知道根的作用;通过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茎:强化各种茎的不同并进行分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并用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b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寻找根、茎的区别与相同点,并以此为分类依据;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中长期实验观察。C:态度、意识、价值观:养成以事实为证据的科学态度观,逐步养成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意识。3、课前准备:观察材料(一):根据时令选择一些直根类植物如萝卜、青菜、菠菜,须根类植物如仙人掌、葱、蒜、麦。观察材料(二):尽可能多的在校园定位好各种茎类,实在找不到实物的,再用电子媒体代替。实验材料(三):提早一周做根吸收水分实验,注意把油封住水面。实验材料(四):提早三小时做茎传输实验,注意放在阳光下。二、            说思想1、 以学生为主体来学习,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实物获得新知。2、 用实物构建有结构的材料,实物的丰满度、真实性是挂图、电子课件无法取代的,要尽可能的选择实物材料。 3、 用“任务块”来主导学生学习,而不要用零碎的"问题串"来束缚、禁锢学生思维(实验指导上可用"问题串").4、 教师在宏观上把控整个教学体系,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内容方法指导.5、 教师从细节上要把握学生前概念水平,思维方式,鼓励与指点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气氛润泽,和谐.6、 把握一单元内每课的有机联系,温故而知新,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讲,这些联系点是知识结构的链接点,生发点.三、            说程序(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 问: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部分?(《植物和我们》一课的内容)追问:哪里是茎?看这棵大树你指出茎在哪里?请一位后进生在黑板上写出六部分名称.问题的丰满度与多种呈现方式将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2、 问:种子是怎样发芽的?首先从种子里长出是什么?(《果实与种子》一课的相关内容)追问:为什么从种子首先长出根来,根对于一棵植物来讲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本课就来研究根和茎的问题  (板书)☆让学生主动学习一定要点燃学生内部动机产生的火花,从以往的课中寻找内部动机的生发点是一个好方法.(二)  研究根的形态与功能:1、 领取各种根,找一找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给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三年级最主要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材料的典型性、多样性是保证观察及分类顺序进行的前提,从教学细节上说,材料要在明确要求后再发放,否则学生的耳朵就不听指挥了.从学生的反馈上来讲,学生会提到富含营养的,很少营养的,胖的,细的,直的,“须须头”的等各种发散性分类法,只要有理由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2、 看了这么多根,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根有什么作用?根为什么长得各不相同等问题。在观察活动后我经常问:“你有什么问题”而不直接抛出“根有什么作用”,三年级上册最后一个探究技能显性化单元就有“提问题” 一课,“会提问题”是科学素养探究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应只在一节课上练习,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温回。3、 交流不同的根各自不同的功能偏重点,并以实验证明根的吸水性。教材以一句话概括根的所有作用,而在现实中直立根偏重固定作用,须根偏重吸水性,营养根还具备储存营养、水分的作用。一句话,从现实观察中得出的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丰满度、对学生思维张力的锻炼效果是不同凡响的。而在根的吸水性实验中,防止水分蒸发是难点,学生还未接触过“蒸发”这一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用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演示加说明。(三)  研究茎的形态与功能1、①到校园去观察以下茎:牵牛花(缠绕茎)、紫藤(缠绕茎)、樟树(木质直立茎)、广玉兰(木质直立茎)、竹子(草质直立茎)、草(草质匍匐茎)、仙人球(球茎)。(经先期查寻,校园里缺少攀缘茎,可以用课件补充)。②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③回教室,交流这些不同的茎,并给它们命名。观察和记录是一对姐妹,有观察就要有记录,而记录的方法也是在平时慢慢渗透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评价记录将使好记录方式得到推广。给事物命名其实是概括事物不同特点的外显性学习操作,在学生起名后,教师再介绍科学名称,让学生先自行探索,发散思维,最后再聚拢汇合。2、你认为茎有什么作用呢?猜想一下。I茎真的会传输水分吗?II如果会,在什么部位传呢?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设计实验,学生说不出老师再提示。良好的教学要始终让学生冲在前方,感受困难、突破障碍,而不要象很多公开课中体现的那样,教学中的难点还没有被学生体悟到,就提前被老师解决掉了,困难与障碍始终是促发思维活跃的重要情境。这里有两个问题。问题I只会让学生泛泛而看,一看到茎的横切面变红了就停止活动。而问题II将让学生的目光聚焦到“在什么地方传输”,学生会进而发现一个个红色的小点,再用纵切的方式将看到一根根变色的维管束,教师的问题是否具有质量就体现在这样的细微之处吧。(四) 作业 在生活中看看还有哪些植物的茎很有特色,回家看一看黄瓜、丝瓜、葡萄(这两者都是攀缘茎,弥补课件展示的不足,)南瓜(匍匐茎)等植物的茎。下节课开始的时候交流自己的发现。将科学研究扩大至课堂以外,生活化的科学探索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态度观的转变。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的发现,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能够让这种课外活动得到真正的落实。四、            说特点1、 用有结构的实物材料启发学生思维,提炼真实性问题。现代学习研究认为,这种方法最能够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综合素养。2、 “块状的任务”取代“线性问题串”,充分锻炼学生辐射思维的延展性,学习控制的自主性。但在复杂问题上,如“如何防止蒸发”则仍使用“线性问题串”来主导学生思维方向。教学方式没有优劣,只有合适。3、 温故而知新,在旧知与新知的联系点上引发新授,便于知识的有序建构。如(一)复习旧知“植物的六大部分”,再如“提问题的练习”等等,不要把每一课的学习割裂开来,要善于寻找其中的有机联系,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新旧联系。4、 始终把发展学生智慧和能力放在首位。每个教学手段、步骤安排的目的都很明确,如学会记录、学会提问、学会观察、尝试设计实验……都是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而非仅仅局限在知识目标的灌输达成上。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