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第二课,本课取材于生活现象,主要是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认识固体进入水里后的两种显著现象,即沉浮、溶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部分:(一)经历从预测到难的探究进程,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和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三种方法;(三)溶解及蒸发方法的应用——制作彩色树枝,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在制作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固体在水中溶解、又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分离。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喜欢动手做实验。把固体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学生根据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会容易出错,本课安排第一个活动就能调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面粉和盐放在水里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第二个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会科学观察的过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在科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或现象的乐趣,体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活动记录卡、水槽、烧杯、同样多的面粉、食盐、沙各一包、玻璃棒2根、(泡沫、象棋、铝皮、小石子、苹果、蜡烛、塑料勺、铁钉、玻璃球、铅笔)装在一个袋里。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彩色树枝。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1、导入:同学们,看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2、预测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的现象。(1)谈话:你们猜猜这些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把你们的答案填在我们的活动记录卡上(多媒体出示活动记录卡,老师介绍)。(2)学生分组预测后汇报。(3)谈话:你们猜的都不完全一样,那么应该怎样验证自己的预测呢?3、亲历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探究过程。(1)谈话:在做验证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科学研究活动友情提示(多媒体出示)。(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验证预测。
4、汇报实验现象,师及时评价,引导其它学生补充交流实验中的发现。5、探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无关。活动二:研究固体的溶解和分离现象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谈话: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谁愿意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白糖到水里为什么没有了?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2、分组研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谈话:你们面前都在一小袋沙子和食盐,把它们放在水里再搅拌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2)学生动手操作。(3)交流发现并得出结论:像食盐在水中那样,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叫溶解。3、了解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1)谈话:我要想把食盐和泥沙从水里分离出来有什么办法吗?(2)学生答后教师利用课件小结分离的三种方法:(米与水的分离;浑浊的水泥砂与水的分离;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活动三:知识的拓展、课外的延伸。1、溶解及蒸发方法的应用(出示彩色树枝,师讲解制作方法)。2、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发现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在不溶解的固体中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些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比如刚出生的婴儿生病了,我们可以把药片放到水里,溶解成药水,方便婴儿吞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事例,希望同学们今后细心地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