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还知道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学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2.能根据吹气球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4、通过比较,小组交流。让学生尝试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教学准备:杯子、保鲜袋、盛有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塑料瓶、剪刀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大自然美妙风景的视屏后师问:同学们,大自然的风景美不美?(美)你们想不想知道一些有关大自然的奥秘?(想)那么你们要猜对一个谜语,我们才能进一步地探究大自然中的奥秘,你们有没信心猜对?(有)请看屏幕上的谜语,猜猜谜底是什么?
屏幕出示: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谜底:空气)。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大自然中空气的奥秘。板书课题:空气的性质【意图:创设趣味谜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准备。】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空气就应该先把空气找出来。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呢?(2)让生回答后,师向学生演示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和用塑料袋兜空气来说明空气的存在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你觉得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透明的……)教师板书: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透明的……三、观察实验,在现象中认识性质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如果不小心浸湿了,请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把各自的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纸上。1、学生猜测。2、实验验证。在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3、教师可以稍作示范。4、教师先提问纸团没有湿的小组:“为什么杯子浸在水里,你们的纸团没有浸湿呢?”再引导学生认识:水进不去,是因为被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我们虽然看不见杯子中的空气,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5、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纸团变湿,有什么好办法吗?同学们思考,讨论。【借助有形的、可见的物体,让学生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并进一步透过实验现象认识空气的占据空间的性质。并且通过从不同角度辩证的分析纸变湿和没变湿的原因,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的认识。】实验二:1、请各组同学把气球放进塑料瓶,并套在瓶口上吹。2、引导学生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联系前面纸团的实验)3、总结: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4、谈话: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把这个气球吹大?5、学生思考、交流。(把瓶子戳几个洞、插根吸管……)6、通过这两个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实验二进一步证明了实验一的结论,而且是在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后的实际应用。】师:由上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实实在在存在,占据一定空间,那么饼干、砖头、羽绒被里是否有空气呢?如何证明?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放在水中)【由于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空气真实的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学生很自然想到在水中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实验三:探究空气具有质量的性质。1、实验:称气球。2、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板书:空气有质量)实验四:探究空气的流动性1、让学生把气球吹大。2、让学生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板书:空气有流动性)实验五: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1、大家有玩过气垫的玩具吗?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2、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什么性质?(板书: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性质?你能说出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吗?板书设计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流动性可以被压缩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