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3、知道什么是温度,温度计的结构。4、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5、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难点: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教学模式:活动引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教学材料:每组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3只温度计,秒表,记录纸。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导入新课1、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热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了。
活动引入2、同学们是怎样知道水是热的还是冷的?对,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它叫作温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水的冷热和温度,水在常温状态下是怎样变凉的。(板书课题)我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激疑,使学生产生思考。实践体验1、首先我们用手来感觉一下水的温度(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组成员听从小组长安排,每个同学都试试。2、请你说说实验时手指在放入温水前后的感受。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实验:测水温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探究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一、学习使用温度计1、认识温度计A、温度计的组成B、认识刻度C、学习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感觉不一样。原先放在冷水中的手指突然放入温水中感觉要热一些,原先放在热水中的手指突然放进温水中感觉要凉一些。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练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建立温度的概念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的技能
合作探究二、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是先快后慢,还是先慢后快,还是匀速下降(板书)2、意见不一致怎么办?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4、对照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5、画曲线统计图能直观的发现事物的规律,我们把数据标在曲线统计图,画出曲线图。6、看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记录)小组合作实验、完成统计图、记录。分小组讨论。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总结归纳1、教师请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你的实验结果和你的预测一样吗?3、小结A、什么是温度。B、温度计的结构。C、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D、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规律。4、拓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研究热水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方法是:先猜测,再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问题,能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复习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学会分析并进行合理地解释,得出结论。课后作业回去后,请同学们继续观测,如果时间再延长下去的话,经过一天、两天后,温度会怎样呢?试试用自己学到过的知识来解答。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和温度》活动设计案例反思学科科学研究类型探究性作者李爱华日期xx年9月15日
教学设计本课是苏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冷热和温度》,主要通过测量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规律,领悟身边小事也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建立温差和温度的概念。设计如下: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在热水变凉时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加强测水温的训练,培养记录能力,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教学难点:绘制曲线图。二、课前准备教师:烧杯、温度计、热水、秒表、实物展示台学生:活动记录本、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导入谈话1、先将你的两手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那么,把热水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你预测一下。(P76的选择)3、你为什么这么想?有什么根据?1、交流自己的收获:冷热可以交换,等到温度一样后,就停止了交换。2、自由预测、讨论预测根据。3、交流:怎么想?为什么?回忆可以直奔主题,唤起回忆,特别为预测“两小时后,水温会变成。”打下伏笔。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1、我们的预测到底谁对呢?你觉得该怎么证明自己的假设?2、我们都说要用温度计,那谁来示范一下怎么使用温度计?3、组织测量、记录。4、仔细观察测量到的数据,汇报。5、指导绘制曲线图。6、分析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7、小结。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实验方案。3、示范、评议、讨论:隔2分钟测一次、不离开水、及时记录。4、汇报数据。5、整理数据,绘制曲线图。6、你从中发现了什么?7、比较预测与结论,你有什么启发?10分钟的连续观察测量,要搜集六个数据,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的技能,又训练了连续观察温度变化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记录的技能,特别是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巩固应用1、现在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呢?2、两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会是多少呢?你再预测一下吧。3、如果这杯是凉水,给它加热,它的温度变化又有什么规律?1、讨论温度下降的规律及其原因。2、再次预测及预测的理由。3、利用所学的知识自由研究:自主假设、估计、实验、验证、搜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课堂教学现象: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的等等在假设水温的变化时,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假设,有的班级四个答案都有,有的班级认为不可能没有规律,有的认为只有两种答案: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预测的根据,如热水一倒出来,热气直冒,后来就看不到热腾腾的热气了,因此是先快后慢;有的说热水倒出来后,隔一会儿很烫,再过一会儿,水就不热了,所以是先慢后快;有的说热水的热量在慢慢的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是均匀的;而有的则说同一个水杯里的水温度不一,热的散发得快,冷的地方下降得慢,所以水温下降没有规律……总之,每一个学生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勇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是一年科学训练的科学素养积累显示了初步的成效,值得欣慰,但仍需继续努力。对于学生认为同一个水杯里的水温不一的,我引导他在测量时,把杯中的每一个地方的水都测量一下,用自己发现的事实来证明,没有多余的说明和说教,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原有认识,巧妙地引导他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但曲线图错误百出,费时低效,一直困惑着师生。本课教学中有两点困惑着我,急需改进。
资料分析:教学反思研讨,成功在哪里,或哪些设计需要改进,为什么1、在曲线图绘制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的时间和温度的数轴搞错;隔2分钟测量的数据却画在1、3、5、7、9等时间轴上;有的不画在数轴上,对着格子中间画点;有的不理解曲线的意思,画成上下连线,呈三角形;温度的定位点不够准确,如74℃、76℃的位置差距,甚至颠倒……分析原因是对于曲线图,是数学学科中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脱节现象,所以无法逾越。学科间的整合又摆在我们的眼前,不能只有学科本位主义。老师只注重实验的假设和方案的设计、完善上,忽略了曲线图的指导,而且测量热水变凉实验的假设、设计、测量、记录、汇报、交流都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完全生疏、不理解的曲线图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准确无误地画出,不能形象地感知热水变凉的规律。所以,这一环节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整改。让学生的成功喜悦感不在最终的失败中消失贻尽,应该体验成功感。2、解释为什么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和预测两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会是多少呢?学生仍然解释不清,同时导致后面的猜测仍然差距很大。因为我顾虑说出“温差”这个专业用语,怕过度拔高教学高度,加大教学深度,逾越小学科学教学的范畴,但后果就是解释不清。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在每次测量了一组数据时,利用2分钟的空隙,依次引导学生观察曲线图,理解两个数轴的意义。知道1、3、5、7、9等时间轴上不应该画点,因为我们是每隔2分钟测量的数据;一格代表10℃,怎样确定8、6、5、3、1等数据的点位,引导学生估算、划分10等份,正确定点;六个点相连后,点点相连成许多线段,最终形成曲线。但如此指导与测量穿插,学生十分忙碌,测量时声音嘈杂,老师指导十分吃力,学生忙中出错也不在少数,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而且本课的重点也不在此,所以在试行了两个班级后,我又经过了改进。我利用电脑里EXCLE的功能,在各组汇报、交流时,及时在课件里记录数据,再自动生成曲线图,快速而简洁地展示热水变凉的规律的形象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学生对今天训练的重点和学习的重点就能明显感受,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了。每次测量后,我都引导学生算出两个数据的差距,逐步导出“温度差距”的话题,自然引导出“温差”的概念,在解释为什么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和预测两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会是多少时,学生快速地说出“温差大,降温快;温差小,降温慢;没温差,不降温。”的科学知识,所以最后一致认为“时间很长后,水温与气温一样,因为已经没有冷和热的区别了。”这样,学习才能到位。通过本案例,你得到什么启示或经验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整合各门学科知识,而对于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老师应该大胆地大砍阔斧,该删除的就该删除!对于一些专业用语也不能死搬教参上的“禁止”,只要引导得当,学生理解应该也无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