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班科学学科教学设计来源存档初始来源原创教师姓名创编及使用教学内容热的传递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酒精灯。2.能设计、会做固体热传导和液体对流的实验。3.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4.愿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现象。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教学难点理解水是通过流动传递热的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分组材料:1.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蜡烛、10厘米的扁铁丝,2.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凉水、锯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方法与技能训练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这里有一段铁丝,课前老师把它的一端浸入热水中,铁丝会发生什么变化?让两个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让学生说一说铁丝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2.提问:针对铁丝变热这一现象,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的传递问题。(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研究热传导1.提出假设,制定方案(1)思考:热在铁丝上是怎样传递的?学生假设。(2)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认为热会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到温度低的一端,这是我们的假设,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呢?(3)小组学生根据提供的第一组材料讨论实验的方案。教师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如,蜡烛油滴多少?相距多远?(4)交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议。(5)完善实验方案。2.分组实验,验证假设(1)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用到酒精灯,让我们认识并学习一下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②介绍火焰分外焰、中焰和内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强调实验安全。(3)交流实验现象。引导: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三、小组合作,研究热对流四、师生对话,认识热辐射过渡:我们知道了热在固体中是以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那么热在液体和气体中又是怎样来传递的呢?2.谈话: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把一壶水放在炉子上,过一会整壶水都热了。我们可以借助一杯水变热的过程,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怎样能够观察到水变热运动的过程,有什么好办法?你们打算怎样使用老师提供的第二组材料?4.学生分组实验。5.交流实验现象。6.小结:其实,热在空气中传递也是通过冷热空气的相对流动来实现的,我们把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1.设疑: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都很烫?2.学生在小组内轻声讨论后交流。3.学生把手靠近酒精灯的火焰,谈谈手的感受。4.讲述:太阳把热传递到地球上来的时候,没有沿着什么物体传过来,显然不是我们所认识的两种热的传递方式。像太阳、酒精灯这样,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5.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热辐射的例子。1.出示教材第20的火炉图,组织学生分析其中的热传递方式。2.实验方法:1、将锯末放入烧杯底部,在沿杯壁导入凉水,注意动作要轻,尽量保持锯末的状态。2、将烧杯放在三脚架上加热。3、观察锯末的运动。[
五、巩固应用,课后延伸小结:炉子的热传递到水壶,是因为传导,水壶里的水变热是因为对流,我们的手在炉子附近也感觉到热,这是辐射。3.课后作业: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判断它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设计意图:热辐射现象很难显性化,只能依靠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靠近酒精灯”的切身感受,来理解热辐射现象。]板书设计热的传递传导:固体中对流:气体,液体中辐射:不依靠任何物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