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热的传递》学科科学执教者于教材年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1单位教材分析《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二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活动模块组成:1.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2.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3.探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方式,4.认识热辐射现象,5.了解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传导、对流和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通过课前的谈话与日常的观察,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一些物体能够传递热量,至于是怎样传递的他们还不明白。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把学生这种已有的生活认识引导到科学认识的层面。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方向他们已经具备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这样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学法分析本课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两个经典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确,着重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重、难点。教学目标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现象。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关键能够用试验来验证自己原有的想法是否准确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报告单、酒精灯、火柴、木头夹、蜡烛、汤匙、温水、铁架台、烧杯、木屑、教法演示法、探究发现发、实验探索发学法分组实验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讲桌上有一杯热水,而老师的手好凉,你们能让老师的手热起来吗?2、同学们,老师的手热了,是什么原因呢?3、也就是说热是可以传递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原因。
二、新授了解热的三种传递方式(课件1:标题“热的传递”)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课题。(一)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1、提问: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谈话:一会,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3、预测:如果从汤匙的一端或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4、让学生观察桌面材料去设计实验方案,并解释实验方案。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让他们尝试自主设计实验,经历思维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5、在学生回报实验设计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滴蜡滴,需要滴几滴蜡滴等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对蜡滴的数量要求,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二)酒精灯的使用(课件2: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设计意图:使用酒精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整堂课使用酒精灯的频率很高,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和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1、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2、教师说明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巡视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课件3:试验报告单一)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结果与之前猜测的异同,使学生真正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3、谈话: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现象?4、概括总结:像这样,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课件4:传导概念)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小结。(三)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谈话: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把一壶水放在炉子上,过一会整壶水都热了。我们可以借助一杯水变热的过程,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大家知道水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加热后能不能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若看不清,那怎么办呢?设计意图: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观察一杯水全部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活动。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一目了然直接回答勺子、汤匙。无论是钢或者铁都是金属的一种。明确接下来的任务。学生可以自由猜测。学生认真观看。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汇报现象及结果。学生想办法,让水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根据以前的知识很容易想到往水里加材料。
2、谈话:加热时,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推想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为了使实验更安全,加热时一定要用石棉网垫在烧杯底部,这样可以避免杯底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杯底炸裂,为了节省时间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温水,所以可以不用石棉网。下面各组到前面领取实验材料(木屑、石棉网、烧杯),开始实验。3、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课件5:试验报告单二)设计意图: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4、谈话: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现象?(课件6:对流概念)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整理。5、概括总结:像这样: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通过冷热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热,这种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的性质,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四)认识热辐射1、谈话: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都很烫?(课件7:辐射图片)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谈话:同学们,把手靠近酒精灯的火焰,谈谈手的感受。(课件8:辐射概念)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小结。3、概括总结:太阳把热传递到地球上来的时候,没有沿着什么物体传过来,显然不是我们所认识的两种热的传递方式。像太阳、酒精灯这样,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4、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热辐射的例子?(五)了解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1、谈话:热的传递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接下来看一段视频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热传递现象。(课件9:三种热传递的视频)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找到热传递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学生所学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2.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热的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方式传递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试分析画面中都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汇报现象及结果。学生在小组内轻声讨论后交流。学生点燃酒精灯把手靠向火焰。学生感受并畅谈。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热辐射例子。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生活中的三种热传递现象。学生看图分析。
全三、总结文四、板书(课件9:三种热传递例图)设计意图:再次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热传递现象,并区分三种热传递形式,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也渗透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3、概括总结:炉子的热传递到水壶,是因为传导,水壶里的水变热是因为对流,我们的手在炉子附近也感觉到热,这是辐射。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的像视频中的西安父子那样,用我们所学的只是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到更多的人,只要你用心,你也可以做到,加油,同学们!2、热的传递传导对流辐射小结,谈学习本节课收获。设计意图: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本节课结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