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同步练习一、现代文阅读。大自然的礼赞李长之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却另有更令我们向往的东西存在。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写;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会得到一点补偿,也就是多多少少会得到一种慰藉,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较之其他要悠久些。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与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有谁曾感到没有归宿么?到大自然里去。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能力。大自然在这方面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成就人们,务在让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自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一般的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娇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甚至几乎不能胜任。但是她的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谁能领会大自然的深邃或恩惠呢?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大自然在天才们的跟前,却是和悦的。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天才没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对天才,也永不会不爱护。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完成了自己的。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于情感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一如她所爱护的天才然。她不但任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白雪,红叶,彤云,秋霁的晓雾,夏木的浓阴……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艺术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艺术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都是生的表现艺术。大自然,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而天才、艺术,这一切的成就与伟力皆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文章表现了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并且提示我们,能领会到这种美,世界便不荒凉。B.在作者看来,歌德、屈原、李白、康德等人都是经历了自然的甘苦并符合自然意向的。C.作者用雪的白、叶的红以及晓雾与浓阴的纯色来展现大自然的任情与智慧,很有气势。D.第12段,作者由大自然的艺术写到人间的艺术,“才可抬头”等描述颇为生动形象。E.本文以“向往”入笔,以“礼赞”收笔,中间抒写了大自然的种种智与美,很有章法。【小题2】作品中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与“母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作者认为“大自然是深邃的”,为什么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通观全文,简述作者所倡导的“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态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伫立山亭远眺,但见石峰石柱星罗旗布,千姿百态,有的像老僧漫步,有的如母子偕游,有的若鸣啭于杜诗里的“黄鹂”,有的似普希金笔下的“渔夫与金鱼”……无不栩栩如生。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让游客流连忘返,高山仰止。【小题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眺__________【小题2】找出文段中一个错别字并修改:“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小题3】使用错误的成语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小题4】段中有句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一、【小题1】C、D【小题2】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为人提供了位置与归宿,表现了大自然的悠久、永恒;将大自然比作“母亲”,给人以提示与鼓舞,表现了大自然的慈爱、智慧。这两个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小题3】(因为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公平的、多情的、美丽的、富于创造力的。【小题4】顺应自然规律,领会自然恩惠,发挥个人能力,完成个人事业。二、【小题1】tiào【小题1】旗-棋【小题1】高山仰止-叹为观止【小题1】删去“面对”(或删去“让”)三、(1)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