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教学方法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5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饮料瓶。 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等。教学过程:一、课前猜疑,激情导课。1、上课之前,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什么东西能穿过物体,却不留痕迹?(声音)2、1.生活中你听见过哪些声音?(说话、唱歌、鸟叫、风声、雷声、鸡叫......)3、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声音无处不在。蝉鸣提示正当盛夏,狗吠表示有陌生人,铃声代表上下课,掌声代表鼓励,说话能表示很多意义......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二、新课(一)、制造声音5
1.你能用哪些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呢?(学生动手,并演示)。师生小结:搓揉、抖动、甩动、吹,充气后挤破、弹......2、只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学生动手,并演示)。师生小结:搓手、拍掌、说话、弹舌、搓指、口哨......(二)、观察发声物体的状态。1、观察拨动尺子的状态是怎样的?师小结:像尺子这样上下往复快速运动的状态叫振动。(三)、比较发声物体和发声物体的状态。1、物体状况是否振动是否产生声音拨动直尺尺子_______弯曲直尺尺子_______大声说话喉部________不说话喉部_________吹瓶口时瓶身_________不吹瓶口时瓶身_________敲鼓使鼓面_________停止敲击鼓面_________5
2、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师生小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不振动或停止振动声音消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讨论:你知道下列物体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歌声、水声、风声、蜜蜂嗡嗡声……三、巩固练习:1、声音是由()产生的,物体()产生声音,物体()或()没有声音。2、击掌时是()振动产生声音弹舌时是()振动产生声音刮风时是()振动产生声音流水哗哗是()振动产生声音四、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五、板书设计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不振动或停止振动声音消失六、课后反思5
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围绕整节课进行探究的主绳,我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讨论,最终攻破难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