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苏教版

ID:1086825

大小: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式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2.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2.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实验器材: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教学过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这节课我是采用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性探究为主进行教学的。 由于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次应多举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深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切忌不加思索的把内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这里是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应该有适合这里学生的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和完善。播放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声音,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提问:你对声音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老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同学们也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探究活动(一):声音产生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二)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三)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说明1.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对学生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树叶吹奏发声等,更应该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地提示和演示。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2.探究实验(各组分别用不同的器材来研究,课前组长负责准备)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开始实验1讨论答案: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问题(1)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一样明显吗?(2)怎样使不明显的振动变明显呢?启发学生(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呢?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轻小球。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里。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实验3用啤酒瓶、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口,听声音。问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也可能是瓶子振动产生的。问2:假如空气在振动,你能看见吗?怎么办?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问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归纳:气体振动可以产生。实验4利用水产生声音,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性活动二声音的传播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源)──人耳(接受体),中间为传声物质(即课桌)。活动: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问题: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 讨论: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活动:方案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问题:空气可以传声吗?举事实说明。1.听到铃声 2.听到人的说话 3.听见脚步声等等。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联想:同学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比两个同学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①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②抽气后再放入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后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生活中的物理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说明了________的传声。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3.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探究二: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总结:气体、固体、液体都____传声,而真空____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观察:声速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课后,老师自己进行总结,反思。找典型的例子进行辨析以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