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中国鲁迅
作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作者简介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作者简介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故乡》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文章背景最初刊于香港报纸(报纸名称及日期未详),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汉口《中央日报》副刊转载。据《鲁迅日记》,这篇讲演作于二月十八日。
1903年日本东京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33年鲁迅一家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的观点,了解写作背景。2.感受以本文语言的特点。3.明白文章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1.文章概括观点的能力与语言品读能力的提高。2.文章语言艺术与深层含义。
全文欣赏无声的中国中的“无声”,是指“在暴君统治下,自由言论被毁灭,人们只有保持沉默,才能得到象征性的自由”。这是卢梭的名言。
作为文人来讲,大概可以安安静静的阅读和写作就是最基本的愿望了吧。但鲁迅先生看穿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当权者最在意的永远都只是权力,人民的意愿在他们眼里实在屁都不是。
所以但凡有任何不利于当权者的消息,命运大略总是相同的:一、当权者养着许多狗,用狗叫淹没人民的声音。二、当权者为省下骨头和狗粮,甚至狗都不屑再放出来,直接就封杀你的言论。这就造就了一个无声的中国。
思考与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并谈谈从本课学到了什么,写读后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