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2、能根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都听过吗?师问:那个人能捞到剑吗?2、看来这个人对物体的运动太不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运动有关的知识——《一切都在运动》。(板书课题)3、师: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课件播放图片)二、科学探究(一)、认识参照物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师: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知道它在运动的?(课件出示)1、学生观察。2、相互交流。3、讲解(揭示参照物)(二)、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一样1、 出示课件,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2、 汇报交流。3、 出示课件,讨论: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旅客从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的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4、 讨论并交流。5、 提问:为什么两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为什么?6、 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必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缺少的。7、 拓展: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影响。(1)、提问:(出示课件)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吗?(2)、学生讨论。(3)、交流:你们在判断时选择了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些现象说明什么?(4)、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则人在运动。(5)、提问:(出示课件)“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明明是竹排在运动,人为什么会有山在移动的感觉呢?(6)、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三)、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1、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神六航天员费俊龙在太空翻跟头的视频),知道这是谁吗?2、学生回答:这是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之一航天员费俊龙。3、教师:对了,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知道费俊龙在干什么吗?他运动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4、学生交流。5、教师:还有个惊人的信息要告诉大家,有人计算过费俊龙在太空里一个跟头翻了350多公里,是不是很让人吃惊啊?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它吗?
6、学生回答。四、小结 1、提问: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2、学生讨论并交流。3、教师小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附:板书设计一切都在运动中运动 参照物 静止(绝对) (相对)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食物1教学反思教科版《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起始课。起始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但以不方便将各种各样的食物搬到课堂上来,像这样没有实物可供观察的科学课,真有些难上。加上我校又是寄宿制。我选择了星期天让学生回忆这天所吃的食物,并作好记录,让每个学生有事做。再通过小组合作,分组竞赛。学生在20多分钟的活动时间里,几乎每个学生都十分投入,我也尽力为课堂营造愉悦氛围,使学生乐于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而且,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适量的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对学生的给食物分类的标准完善与否进行评析时,我过于力求体现科学性,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作为科学教师,必须十分清楚,哪种方法是属于学生的经验水平,哪种方法是我们希望学生去接近的科学方法。我想,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基础,四十分钟的一节课,无法承载太多的目标。通过这节课,学生对食物的注意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零乱的记录到分类记录,汇报,学生得到了一些简单的记录统计方法,获得了应有的发展。课后,我感觉到:学生对食物的研究也有兴趣了,这正是老师期待的结果,因为这种兴趣为后边的探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