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运动的方式》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运动的方式》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三课。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并了解五种运动类型各自的特点,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按照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学生已经了解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速度,但对于运动的方式只是初浅的了解,对于物体运动的特点还没有进行科学的探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2、掌握直线、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异同点,知道移动、滚动、转动(旋转)、摆动、振动、往复运动的特点和异同点。3、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3、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仔细观察和分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教学过程】一、运用旧知,引出课题
1、(教师站在讲台上不走动)同学们,现在以你们为参照物,我是静止的,以我为参照物,你们也是静止的,那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2、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演示。(当学生说到老师走动可改变这种状态时,教师走动;当学生说到我们走动可以改变这种状态时,教师请一名学生走动)3、对,也就是我和你们之间,必须有一方走动起来。走动也是一种运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运动的方式(板书:运动的方式)那你们能让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物体运动起来吗?4、那大家就试一试,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二、实践体验,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多种运动方式。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已有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好玩就是孩子们的特点,其实也是指导儿童学科学的教学特点,玩中会有许多收获。2、下面哪组派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让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物体运动起来的?介绍的时候可演示。(学生介绍,教师适时点拨并随机板书学生提到的运动方式)3、教师边指板书边问,同学们,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你能总结出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组内交流归纳4、汇报,找出常见的运动方式:移动、滚动、转动(旋转)、摆动、振动。三、亲自动手,研究物体运动方式的特点1、同学们,我们除了用语言和动作来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式,还能用别的方法吗?(学生回答用画图的方法)那请就同学们画一画这物种常见的运动方式。(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余学生在记录纸上画)2、画完后,师生交流,肯定正确的画法,修改不合适的画法。3、其实,我们刚才画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即运动路线。那请大家观察这些运动路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按照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方式能分成两类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4、那你会画物体的运动路线了吗?请同学们完成教材32页的题。(组内订正)四、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水轮的旋转运动,锯木头的往复运动,跷跷板是往复运动,转椅是转动。)3、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指导学生看教材34页分析其运动方式。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2、课外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教学反思】本课的探究活动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创设条件让他们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整堂课按照实践体验,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亲自动手,研究物体运动方式的特点—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这一教学流程,让学生从实践中去感知、探究和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及特点,并能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体会自然界种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的教学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何让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现有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在表述时语言更为准确,让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降落伞》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二)科学知识1.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2.培养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3.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三、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2.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3.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二)探究能力1.不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2.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3.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四、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学生说:想。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学生分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并且指导。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可以由一位同学将降落伞伞面对折两次后,在教学楼二楼上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这样各降落伞下降距离可以控制在基本一致的范围内,下降速度快慢也就一目了然。活动时教师应认真组织,更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师:我们已经制作出了自己的降落伞,你们想让它在天空中停留更多的时间吗?学生回答想教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设想。也就是假设。学生设计实验并形成各自的方案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师生对各组方案进行修正,着重关注各组是否正确控制实验的变量与恒量。(教师提示学生获得各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数据不能仅凭一次实验,要通过多次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体现科学研究获得有用数据的严谨性。整个研究的过程同样要注意组织,确保活动的安全。)开始实验,反复几次后获得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三、回顾和解释让学生回去查找降落伞的资料,说说降落伞的种类有多少。
说说降落伞的原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