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ID:1088144

大小:2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本学科课程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的原理,使学生乐于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二、主要解决“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由于认识对象处于人体内部,认识起来增加了难度,所以,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顺序,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来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表及里就是通过学生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血液循的外在表现;借助模型、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本来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教学方法梳理: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心脏的作用、心脏的保护、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问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与质疑,建构科学概念。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结合心脏的构成以及血管的分类作简要的讲解,以便学生大致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明显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心脏。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模型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心脏的知识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心脏和心跳1、谈话: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比赛,比赛就叫“看谁找得快”要求大家在老师说完比赛内容后,迅速去找,然后坐端正。(比赛内容是:在身体上找出一处有血管的地方)2、教师讲解: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这个长度是1路车从姚家跑到火车站4800多趟的距离!血管里装满了血液。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3、提问: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4、学生猜测,汇报。 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6、学生回答。7、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8、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找找看。9、学生找后汇报。10、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的?11、根据学生回答再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1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并小结: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二、认识心跳的作用1、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我们来研究一下。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对照课件试着说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教师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你能联系前几课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吗?2、结合猜想,教师出示课件讲解。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4、汇报讨论结果。四、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1、心脏是如此重要,如果这个泵出现毛病,那么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全世界每年由于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而死亡的有167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2%。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瓣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讲解阅读资料。3、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一定要适当,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烟能使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过量饮酒能使心脏麻痹,甚至停止跳动。五、总结每个人的血液时刻都要在身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两大血液循环器官,其中心脏相当于血液循环的泵,有它提供动力,血液才能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回家不本科所学向自己的父母宣传一下,让他们也能认真保护心脏,好吗?教学评价设计:本课作为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课,其内容不仅涉及到心脏的情况、血液循环的路线等新知识点,还需要联系肺与呼吸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开在第一课学习中的困惑:运动后,呼吸与心跳为什么都变快了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科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双赢。为此,我补充了两个知识点:心脏的构成、血液循环的两条路线,回避了动脉血、静脉血的知识点,以防止学生在学习两条循环路线时将血液类型与血管混为一谈,从而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不受干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对薄弱,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对于心脏保护的相关内容不宜展开,只需借鉴呼吸系统保护的方法点拨即可。设计特色:开课的“找血管”比赛,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了解血管的基础上探究心脏,把血管和心脏有机联系起来。这样做比教材中先介绍心脏再让学生认识血管更自然。由于学生在认识心跳作用前已经猜测出“是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作用时,把问题设计为“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探究“心脏是怎样使血液在血管里不停流动的”。这个问题明确了,则心脏的作用自然也会在学生的心里生根。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心房和心室”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实验让实验明白“ 心脏收缩主要是把血液压向血管,同时抽进血液;而舒张是把血液抽进心脏的中心”,避免问题的复杂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中,老师为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希尔球”和软管特别好,用“希尔球”模仿心脏,用软管模仿血管,用红墨水模仿血液,让学生观察体会“心脏”跳动时“血液”的流向和“血管”的变化,突破了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这对大部分学生很难回答“血液循环的意义”,教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前几节课内容讨论猜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巩固了呼吸、肺的有关知识,又引导学生认识了人体器官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工作。本课精彩之处:一是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身体内部结构及作用,二是给学生增加了观察、实验的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板书设计: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血液循环注意关爱自己的心脏学生记录单设计:测量心跳和脉搏次数的记录测量时间:﹍﹍﹍﹍﹍﹍班级:﹍﹍﹍﹍﹍姓名:﹍﹍﹍﹍﹍心跳数(次/分钟)脉搏数(次/分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我的发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