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ID:1088858

大小: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科学知识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教学材料: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教学步骤:一、集中话题1、谈话:前几节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过程,那么人类的繁殖过程是如何的呢?2、揭题:(板书课题)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2、学生分组交流。3、谈话: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讨论交流。5、小结:6、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7、谈话: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8、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9、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负5、5千克重物;保护一枚生鸡蛋一周。三、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应该怎么做呢?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测试蛋壳的承受力,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具准备:纸、砖块、书、蛋壳、课件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昨天,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老师,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如何用一张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师示范纸托课本)学生回答2、师:现在每个人用手上的纸来尝试一下,看看你能不能成功?学生操作3、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生答)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题形状)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师: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那怎样才可以托起一块砖头呢?学生讨论回答2、探究:折出不同形状的纸筒活动:分别测试这几种纸筒的承受力,并完成表格(书75页)形状承受力(几本书)预测实际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分组活动,记录小组交流、汇报3、思考:为什么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大?(生讨论) 课件出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的分布,所以每一点承受力不大,整体承受力却比较大;正方形有四个角,不能把加在上面的承受力均匀的分散开,每一点承受力都比较大,整体承受力就比较小。三、了解蛋壳的承受力1、师:蛋壳有什么特点?那蛋壳的承受力十多大呢?(猜测)2、验证:在蛋壳上放砖头、书本,和圆筒形比较3、问:你发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课件出示录像4、师:对于圆形和卵形壳体来说,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它能够把所受的外力变成压应力,均匀的扩散到壳体各处,所以整体可以承受较大的力。5、拓展:能不能在蛋壳上站立一个人呢?蛋壳承受得了吗?操作四、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1、像这些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你能举例吗?看书18页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带着问题进课堂,围绕问题展开课程的探究活动,只有带着问题的学生才会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才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教师先创设情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如何利用一张纸成功的把一本书托起,学生的兴趣很浓,并且很快想出了很多的方案,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折、放,想出了利用不同的形状,增加纸的承受力,并付诸于实际,实验证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总结;最后进行拓展,了解蛋壳的承受力及其中的原理,并测试蛋壳的承受力。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展开,学生亲历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的了解所学的知识。科学课的教学,是过程性教学,学生必须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结果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过程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4页共4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