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识矿物的性质 A案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中的第3课。在前一课,学生通过观察对矿物已有所了解,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五个方面进一步认识矿物,并尝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矿物的特征,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以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这一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和本课特点,我们教学时这样处理教材:在科学知识目标上要求认识常见矿物的特点和用途。在材料设计方面,选取了赤铁矿、石墨、方解石、白云母、方铅矿、石膏、滑石、石英、萤石这几样矿物。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知,训练学生的技能,在教学中还增加了硫磺、石棉等常见矿物。另外,还准备了学生在认识矿物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白色瓷砖、白纸、铜钥匙、小刀、玻璃等。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一基本理念。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感官认识矿物的特征;●用自己丰富的语言描述矿物的形态特征;●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矿物特征。知识与技能●掌握鉴别矿物性质的科学方法;●知道一些常见矿物的性质;●了解矿物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利用矿物的历史,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热情;●意识到矿物与人类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谈话:
我们已经对矿物有所了解,今天这节课成立“矿物研究所”,(揭开“矿物研究所”的白纸板)而我们大家作为这个研究所的研究成员,将用地质学家认识矿物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矿物,并比比谁的收获大。【评析】科学活动应考虑活动形式的活泼有趣。在此成立“矿物研究所”旨在让学生获得当矿物鉴定家的直接情感体验,加深本节课所运用相关技能的印象,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二、掌握鉴定矿物的方法1讨论:你知道矿物研究员是怎样认识矿物性质的吗?2交流:你们准备怎样认识矿物的性质?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并适当补充、归纳、示范科学的认知方法。【评析】科学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可以预设的。本环节很重要,但仅靠教师讲解或学生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教师灵活地根据学生的认知适时点拨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是非常有效的。4分组观察矿物的性质,并填写矿物性质记录表。5汇总全班对矿物性质的认识。【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应简单地让学生描述观察的结果,而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描述岩石的基本特征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并适时点拨或表扬,以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技能和方法。6游戏:对号入座(把标签贴在相应矿物上)。【评析】科学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在此,既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科学内容。三、了解矿物的用途1评选“矿物之最”:你发现在这些矿物中,什么矿物最透明?什么最黑?什么最白?什么最软?什么最硬……2提问:人们利用矿物的各种性质做哪些事?3学生讨论。4听科学童话《矿物妈妈的孩子》。【评析】这里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介绍了常见矿物石膏、石墨、石英的主要特征和用途,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亲近矿物,保护矿物的热情。四、课外延伸
续编科学童话《矿物妈妈的孩子》。【评析】续编童话故事是学生乐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在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一次尝试。教学片断赏析“鉴别矿物性质”教学片断师:各位矿物研究员,我们今天准备研究矿物的性质,现在请各研究小组说说,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研究矿物的性质?生:我们准备从颜色方面来研究矿物的性质。师(板书:颜色):你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矿物的颜色?生:我们准备用眼睛看,并分工记录。师:很好,用眼睛看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办法,但有时会有一定难度。这问题怎么解决?(出示一块赤铁矿)生:为了看得更准确,我们准备学习矿物学家的方法,用矿物在白色物体上刻画。(学生演示)像这样,再观察就方便多了。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生:为了更好地说出矿物的颜色,我们小组准备把矿物的颜色与我们美术课上用的“水粉颜料”的十二色进行比较。师:你们想得真周到,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片断评析】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引领者、帮助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很好地转变了观念,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但教师又不是撒手不管,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具实效。教学手记
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形式应活泼而灵活多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采取了“情景模拟”、“科学游戏”、“科学童话”等活动形式,将学生的感情、智力全部卷入活动中,把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学生像艺术家进入自己的创作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从每个学生的专注和热情程度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有意义,他们在其中得到的提高应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因此,这次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成功的。(曹燕琴)3认识矿物的性质 B案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几种常见矿物的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感受到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为后面学习《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埋下伏笔;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的科学探究,知道矿物的性质特征,学会鉴别常见矿物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明白人们了解和掌握矿物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开发、利用矿物服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沙岩、砾岩、花岗岩、石英、黄铁矿、自然金等岩石,了解了岩石的成因,模拟制作了花岗岩,充分认识了花岗岩的组成成分,掌握了用放大镜观察、放进水里、敲击、滴稀盐酸等认识岩石的方法,感知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演变历史,发现岩石中含有化石、丰富的能源、各种金属和矿物质,体验到大自然的奥妙和自然资源的宝贵。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他们对众多的岩石认识不足,对于各种岩石的性质和用途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课重点在于采用各种方法研究岩石的性质,学会鉴别岩石,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判断岩石的种类。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知道常见矿物的性质特征,能利用矿物的性质来进行常见矿物的鉴别,相机培养学生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搞科学中认识自然界里常见的矿物,知道常见矿物的性质特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教学时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我们可以在合理地利用校园网络的教学资源时,也开发学生和家长的资源。同时,提供岩石矿物标本盒、白色无釉瓷板、白纸、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玻璃、金刚石钻头、水晶饰品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明白人类了解和掌握矿物性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开发和利用服务,唤起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除了查阅资料认识矿物的有关知识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从而认识矿物的性质;并能联系日常生活,体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感知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还要围绕主题和注意点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以达到“懂得讨论和交流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的《科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学会合作学习,会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和利用。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即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探究论证——得出结论——交流汇报——课后延伸探究。为此,常见典型岩石的大量提供是本课学习的保证,我们要充分做好课前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我们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从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会用多种方法研究矿物的性质;●能向大家描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知道常见矿物的性质特征;●能利用矿物的性质对常见矿物进行鉴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体验人类了解和掌握矿物性质能更好地为人类开发和利用服务。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常见矿物,提出研究问题1提问:矿物是自然界中宝贵的资源,你知道哪些矿物,能说一说吗?【说明】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矿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挖掘学生记忆中对矿物种类的认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2展示各种矿物标本,提问:你认识这些矿物吗?请你试着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3介绍各种矿物标本的名称:如萤石、石墨、硫磺、黄铁矿、石英、石膏等。4组织讨论:面对这么多的矿物,今天你有什么想研究的吗?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呢?【说明】本环节主要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真正的探究内需,从而引发出学生的探究行为。5确定研究主题:准备从哪方面研究?(如: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等)怎样来进行研究?(如:摸、敲、划、借助工具观察等)【评析】科学探究就是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再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重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二、多角度多方法,研究矿物性质(一)认识矿物的颜色1提问:你能在矿物标本中找出赤铁矿和石墨吗?2学生分组动手寻找赤铁矿和石墨。3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两种矿物的?(观察它们的颜色)4实验:(1)将赤铁矿在白瓷砖上刻画,会看到什么现象?(2)将石墨在白纸上画几下,会看到什么现象?5汇报实验结果:(1)在白色瓷板上看到了棕红色的划痕。
(2)在白纸上看到了黑色的划痕。6小结:根据赤铁矿和石墨的颜色,我们就能很快找出这两种矿物。7讨论:通过研究,你们认为赤铁矿和石墨有什么用处呢?【评析】让学生在了解了赤铁矿和石墨性质的基础上,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对赤铁矿和石墨的用途展开讨论和联想,这是一种创造性教育的良好训练方法。8介绍赤铁矿和石墨两种矿物用途:赤铁矿可以用来炼铁和制作颜料,石墨是铅笔的主要原料。(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相关资料)(二)认识矿物的透明度1讨论:你能将这些矿物标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的分类依据。【说明】分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分类依据,体验思维训练的广阔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究空间。2分类:将矿物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分成三类。3汇报: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分别有哪些?4研究方解石和白云母:找出方解石和白云母,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5汇报观察结果: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由一层一层薄片构成,像一本书里一页一页的纸。6说一说:像方解石和白云母这样透明的矿物有什么用呢?你认为透明的矿物能做成我们生活、生产中的哪些用品?7小结:一些透明的矿物能制成像玻璃、光学仪器一类的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三)认识矿物的光泽1观察:在有光的地方看一看实验桌上的这些矿物,你有什么发现?2汇报:发现有的矿物会闪闪发光,有的矿物暗淡无光。3描述: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称为矿物的光泽。每种矿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光泽,你能将桌上这些矿物标本的光泽用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吗?【说明】本环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恰当地描述和表达,同时也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整合。4学生分组描述并汇报。5寻找:
矿物的光泽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你对其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最感兴趣呢?6比较:找出矿物标本中的方铅矿和石膏,看一看这两种矿物的光泽有什么不同?7汇报:方铅矿有着明亮的金属光泽,石膏看上去是很暗淡的灰白色。8提问:为什么像方铅矿这样的矿物看起来会有金属光泽,而石膏却没有呢?9学生再次分组研究,形成结论:因为方铅矿里含有一种常见的金属——铅,正是因为有铅的存在才使方铅矿产生了金属光泽;而石膏里却不含任何金属成分,所以石膏看上去比较暗淡。【说明】本环节通过多次比较研究,让学生用自己的发现来解释两种矿物之间的不同现象,体会到科学探究不仅要学会取证,更要实事求是。10说一说:你能根据刚才的研究,说说方铅矿和石膏有什么用吗?11互相交流:方铅矿可以提炼金属铅,利用铅能制成金属制品、导线,甚至可以做成防射线的防护服;石膏的用途很广泛,可以做各种模型。【评析】本环节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四)认识矿物的硬度1提问:如果有两个物体放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硬谁软?2学生讨论:比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验证方法)3动手比较:用刚才自己说的方法来比比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这些物体中哪个硬,哪个软,并给它们排个序。【说明】本环节通过实验的尝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自己的摸索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为后面的给多种矿物的硬度排序打下基础。4认识“硬度”的概念:刚才同学们给物体按照软硬排出了顺序,这说明你们已经比较出了它们的硬度。硬度就是指物体抵抗外来刻画的能力,它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5检验矿物的硬度:下面请同学们以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桌上的矿物标本按硬度排一排队。6学生用刻画的方法来给矿物标本的硬度排队,找出最硬和最软的矿物。
【评析】本环节运用学会的方法来实践,避免了以往总是教师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中总结出最好的实验方法,这就让实验方法具有了针对性,做到了操作的最优化。7介绍硬度的相关资料:滑石是所有矿物中最柔软的,可以用它来做爽身粉的原料;金刚石是最硬的矿物,可以用它的硬度来钻通其他物体,所以通常用它来做钻头。(五)认识矿物的形状1用肉眼直接观察:请你看一看桌上的这些矿物,你能描述出它们的形状吗?2学生观察并汇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矿物大多是大块的,用肉眼观察很难描述它们的形状,因为大多数矿物的形状是不规则的。3借助工具来观察:下面大家借用工具来好好看看这些矿物,看看在放大镜下这些矿物是什么形状?这次能给大家描述出来吗?4学生再次观察并汇报:通过放大镜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矿物并不是一大块的,而是由许多有一定形状的小颗粒组成的;各种矿物的形状有很多不同的特点。5重点观察石英和萤石:利用放大镜观察石英和萤石,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说明】本环节通过多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体会观察过程中借助工具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了有效的研究证据,为汇报活动的证据搜集打下基础。6观察并汇报:(1)组成石英的小颗粒有八个面,呈六角形。(2)组成萤石的小颗粒大多为六个面,而且近似规则的长方体。7深入观察石英和萤石:看看石英和萤石除了形状很特别以外,还有什么特点?8学生进一步研究并汇报:石英和萤石也有一定的透明度,还比较硬等。9讨论: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石英和萤石有什么用吗?
10自读课本第69页的相关资料。三、利用矿物性质,制作矿物标本1提问: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关矿物性质的知识,对大家有什么用呢?【说明】本环节让学生意识到了解和掌握矿物性质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正确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和价值观;还会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矿物的应用随处可见,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能力。2交流学习体会:各种矿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只要我们能对每种矿物的性质有所了解,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些矿物,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3课后延伸,制作矿物标本: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矿物,大家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课后去寻找,将它们做成一个小标本盒,别忘了标上各种矿物的名称。【评析】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研究,将学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内部的一种需求和能力,为以后深入地展开探究学习夯实基础。教学片断赏析“认识矿物的硬度”教学片断生:我们可以用刻画方法来判断矿物的硬度。师:对呀,你们会用哪些工具来刻画呢?怎么判断?生:我们在寻找赤铁矿和石墨时,发现它们的硬度不同,只要找一些软硬不一样的东西就可以了。生:我们觉得可以用小刀来刻。生:我们认为铜钥匙也可以利用,不过它没有小刀硬,所以铜钥匙刻得动的话,就说明它比用小刀刻得动的矿物软。师:还有更软的工具吗?生:老师,我发现了,我们刚才用指甲在石墨上写出了字,说明石墨很软,所以可以用指甲做最软的工具。生:我们认为玻璃也可以做工具。师:那么,你们能把这些工具按照软硬排排队吗?生:我认为按从硬到软的顺序应该是小刀、铜钥匙、玻璃、指甲。
生:我们同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判断后组织汇报)师: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给大家说一说吗?生:我们发现花岗岩很硬,小刀都刻不动。生:不对,小刀刻得动。我们发现花岗岩上面有痕迹,大家可以看一下。(用实物展示台展示)生:我们也看到了,但它和长青石上的痕迹不同,这是被刀划下的一些粉末。长青石上的痕迹是个凹槽,擦不掉。所以我们认为花岗岩比小刀硬,留下的痕迹就说明岩石比小刀软。师:对,他们观察得多仔细啊!科学研究就需要你们这样细心。所以这么硬的石头就被派上了用场,用它来做切割物品的工具。生:哦,怪不得我发现爸爸的裁玻璃的刀的刀头上有一块小石头,叫什么金刚石吧?师:是呀,其实我们要鉴别水晶时,也只要把它在玻璃上划一下,如果玻璃上有划痕,就知道它是天然水晶;如果划不动玻璃,就说明它是假的水晶。谁还有什么发现?继续交流。生:我们发现一种石头特别软,指甲一刮,就掉下了很多粉末,手一捻,还很光滑。师:你发现它像什么涂在手上的感觉?生:油。生:油是液体,这是粉末。我觉得有点儿像爽身粉。师:你真聪明!这种石头叫滑石,特别软,是做爽身粉的原料。想不到吧!生(十分惊讶):啊,爽身粉是用石头做的,真没想到!……
【片断评析】本次活动能充分体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到自由确定实验器材,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设计时考虑周全,明白硬度的概念和判断标准,学生才会在实验时有许多细致的发现,在汇报时有精彩的描述。学生在每一环节中不断建构、重组自己对矿物性质的认识。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与能力,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要通过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习惯。(李爱华袁来军)3、认识矿物的性质 C案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3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本课是在前两课认识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与矿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教材整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讲述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认识它们的特征。第二部分,从几个方面具体研究矿物的特征,并将矿物的特征与它们的作用相联系。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不同颜色,重点介绍了赤铁矿和石墨。第二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透明度,让学生把矿物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重点介绍了方解石和白云母。第三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光泽,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重点介绍了方铅矿和石膏。第四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硬度,让学生以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矿物标本按硬度排队,重点介绍了滑石和金刚石。第五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矿物的形状,重点介绍了石英和萤石。为此,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些常见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的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课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1.教师准备:白色无釉瓷板和矿物性质观察记录表(见附表)每组一份。2.学生准备:每组一套观察实验用的矿物标本(方铅矿、方解石、石墨、黄铁矿、赤铁矿、水晶、石膏、石英、萤石、云母),铜钥匙和小刀。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常见的矿物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矿物,并提问:知道是什么矿物吗?【说明】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颜色、透明度、形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渗透一些矿物的特征。2认识标本盒里的10种矿物。(对于学生不认识的矿物,教者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3补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矿物?【评析】为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矿物的多样性,教师再出示一些特殊的矿物,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之处。二、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1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这些矿物呢?学生提出可以从颜色、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认识岩石。问题虽然换了一种说法,其实还是围绕着矿物的特征。(2)选择问题:如果让你们小组来研究这些矿物,你们会从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让小组充分讨论,结合大家的意见,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注意不同项目、不同小组之间的协调。每个小组只要求研究其中的两个方面。(3)制定计划: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在制定计划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①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具体操作?②可能需要什么工具以及哪些方面的帮助?③需要做哪些记录?(4)教师可以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提醒学生有哪些注意点,以及还有哪些安全事项。【评析】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帮助者。2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学生研究时,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如他们需要的工具,记录纸等,在课前都要准备好。针对小组的差异,教师相机给出一些研究提示卡,以提示那些研究能力较弱的小组可以从什么地方入手。以下是一些提示卡,供参考:提示卡一1把赤铁矿和石墨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画,会留下什么颜色的痕迹?2用其他的矿物试试,有什么不同?提示卡二1先把矿物标本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2再将它们按透明程度排队。提示卡三你能用“像……一样”等词语来形容矿物的光泽吗?提示卡四1先比一比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哪个软,哪个硬?2再用它们刻画矿物,观察矿物上的痕迹,并给矿物按硬度排排队。【说明】提示卡的设计要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研究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如表述上的困难、操作上的困难等等。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小组都需要提示卡,提示卡只给那些最需要的小组,但也不是一开始就给的。发放提示卡要注意时机,给得太早,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给得太迟,又会让学生由于长时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丧失信心。在学生最需要外界帮助的时候,教师伸出援助之手,会让学生由衷感激。3交流汇报。
在汇报之前将桌面上的矿物标本收好,防止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先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还有一些发现没有写清楚?到时采用什么样的汇报形式?汇报时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关于矿物哪方面的内容?(2)我们是怎样研究的?(3)有什么发现?(4)学生自由采用自己喜欢的汇报方式。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他们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是否是同一领域,和自己的研究发现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还要礼貌地提出意见。【评析】科学课要达到“三会”:会观察、会描述、会表达。让学生动口表达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不仅要能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还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要求。4发给学生一份“常见造岩矿物基本特征表”,(表略)供学生课后阅读。三、认识各种矿物的用途1讲述:矿物的各种性质,决定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具有的广泛用途。请你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矿物的地方?2学生交流。3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矿物的作用部分。【评析】有些教师上课完全不用教材,学生人手一册的教科书似乎成了一种摆设。究其原因,是教师不敢用教材,怕走教教材的老路。其实在科学课中既有一些教师该讲的地方,也有一些学生该读的地方,只要我们把握好一个度就行了。4教师出示金刚石及各种宝石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矿物的作用。附表:矿物性质观察记录表矿物名称〖〗研究方面教学片断赏析“了解矿物硬度”教学片断师:怎样来研究矿物的硬度呢?生:可以用研究岩石硬度的方法,借助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来完成。
生:用工具在矿物上面刻一刻,看看刻痕的深度就知道哪个硬了。生:也可以用一种矿物在另一种矿物上面划,看看哪一种厉害。师:你这个“厉害”是指什么?生:看谁在谁上面的划痕深。师:不错,是一种好的方法。那怎样记录它们的硬度呢?生:可以用划痕的深度来表示。有的划痕深,有的划痕浅。生:也可以用硬,很硬,比较硬,不硬等词语来记录。师:想一想,如果我要具体知道在这10种矿物中,哪个最硬,哪个比较硬,哪个不太硬,哪个最不硬,该怎么办呢?生:可以从硬到软给它们贴上小标签,一看就知道了。生:也可以按从软到硬的顺序贴标签。【片断评析】科学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是要教师放弃主导地位,相反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该在什么地方指导,该在什么时候指导,这些都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研究矿物的硬度来看,学生想到了使用工具,想到了比较,想到怎样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而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生的。动手之前先动脑是科学探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至于怎样做,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肯定会有所收获。教学手记一、探究——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提出问题——选择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表达交流”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再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知道对别人的研究过程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心协力,又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二、合作——科学探究得以深入的有力保证
合作分为大合作和小合作,小合作是指小组内的合作,大合作是指全班同学的合作。本节课既有小组合作,也有全班合作。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提出观察研究矿物可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进行。试想一下,如果每个组都要研究这几个方面,从时间上来看,每项活动只有5分钟~6分钟,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下去,而这又是我们科学课上最不愿看到的。但如果每个组只选择其中的两个方面去研究,则每个活动可持续到10分钟~12分钟,双倍的时间去研究同一个方面的问题,相信学生的研究会更透彻。课的最后,再让学生把研究成果拿出来交流展示,大家一起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资源共享。三、提示卡——科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本课中采用了发放提示卡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科学学习方式。它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考虑到了课堂的生成性。提示卡上有方法的提示,也有描述上的示范,还有表达上的指导。完成提示卡上的任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矿物的某一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其实提示卡的出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而要完成提示卡上的任务,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这正好体现了科学课重过程、重方法的教学思想。(曾宝俊高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