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 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二、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三、学生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四、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五、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六、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七、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八、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一.复习 1.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 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 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 隔绝空气。 2. 保持干燥。 3. 高温灭杀。 4. 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 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 制作药品 3. 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 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结: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了馒头发霉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学的兴趣,分为课前布置任务---观察霉菌----拓展生活-----实际应用几个板块,环节紧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追溯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课堂效果显著,扎实实效。但是在最后的小结中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正确的结论。以后会加大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