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时,即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2、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大小概念,为教材下一步学习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以及地表的变迁等内容打好基础。本课涉及的知识包括地理、历史、物理等诸多学科,内容较丰富。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对于六年级来说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科学知识,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浓厚,对探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并设计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模拟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相关挂图、多媒体等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地球仪。(1)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地球”(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人们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陆地和无边无垠的海洋。可是在过去谁也没见过地球是什么模样,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板书:地球的形状以直观地球仪为载体,从问题引入,利用我们在地球上生活的实际情况,使科学课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评价:从生活实际出发,谈话式教学,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学习任务。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1)谈话提问: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一些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资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你们怎么评价他们的这种观念呢?(2)学生交流评价板书:猜想——有根据的猜想。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古代人认识地球的评价,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表达自己的观点。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3)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它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加深学生感知地球形状的印象。3、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注意提醒组长做好分类记录)评价: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科学的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4、小组汇报。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曲折过程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板书:古代(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作适当补充。2、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提问:既然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3)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代人,产生情感体验,理解当时对地球形状的懵懂认识;同时也是对古代人猜想地球形状的猜想。因此此次活动是双重猜想。3、观察实验“进出港船只”活动(1)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2)提问:同学们,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船只向你驶来,你通常看到的是什么现象?当船只离开港口远航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3)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现象。老师谈话: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我们让你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航行,看看是否和我们刚才讨论的结论一样。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要求:站在海边的人观察时眼睛
要平视地球,而开船的人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慢慢体会。两个角色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3)模拟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小组活动,填写记录表。观察进港帆船论证地球形状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我发现:船在桌面上模拟航行,我发现:比较两次航行的不同:通过模拟实验帆船进港,我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老师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师生模拟实验师: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进行对比实验,思考总结。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评价:激发科学情趣,懂得科学道理,使学生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4、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1)老师提问:谁来讲讲航海家的故事?学生利用搜集来的资料讲故事。老师谈话:正是因为麦哲伦的勇敢实践,他坚信地球是球形的这个信念,人类才第一次验证了这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人们才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我们应该为他鼓鼓掌!我们想不想足不出海的体验一下这个伟大的旅程?那还等什么,快开动你的小船,在地球仪上来一次航海旅行吧。学生:模拟环球航海旅行。(2)老师谈话及活动你们对现代人类探索地球都有一定的了解吧,现在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你知道的事情好吗?板书:精细观察。正是有了这些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又将认识地球形状的程度加深了,从而出现了一些勇敢的航海家去探索和实践,来证实我们刚才的猜测。板书:探索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板书:现代以上活动是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三、总结提炼(1)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2)师生交流:师:让我们整体来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播放资料片)师: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却经历了人类从古至今漫长的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下面让我们概括地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过程。学生总结概括,教师画出重点词:猜想——实践——精细观察